王光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原创科普

减肥二:“一日三餐,有必要吗?”【原创】

发表者:王光强 人已读

有四个人走在漫无边际的沙漠里,又饿又渴,精疲力竭,他们突然捡到了一包饼干,每个人分了几片,其中A君没有吃,最后只有A君走出了沙漠。A君是有知有觉的人。

A君是本能地觉得不该吃,要么吃饱,要么不吃。也的确是这样,当一个人又累又饿的时候,吃一点食物,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就会升高,各种的消化酶也跟着分泌,但是又没有大量的食物跟进,相当于把胃肠道欺骗了一下,必然出现更加的饥饿感,以至于低血糖,严重的就会丧命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不吃不饿,越吃越饿,网上这样的疑问也很多,这并不奇怪,就是因为一旦开始进食,消化系统就开始运转。

其实平时吃饭也是如此,要么不吃,要么吃饱。“饥一顿饱一顿”未必是坏事。我们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经常是有猎物的时候吃得饱,没有猎物的时候,可能几天都要饿肚子。许多动物也是如此,北极熊更是吃饱了,能坚持数个月不吃。

一天三顿饭本来就是人为规定的。现代人普遍认为早餐很重要,要“吃得象皇帝”,不吃早餐会得胆结石,因为胆汁淤积久了会形成结石,忙活一上午,体力消耗大,所以一定要吃早餐,似乎很有道理,却不去问问胃是否需要。

既然不饿,为什么要吃呢?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许多人早上并没有食欲,前一天晚上吃得还没有消化,但一想到不吃早餐的诸多坏处,于是就硬吃一点。宁愿违心地“讲科学“,而不管自己的感觉,是无知无觉的表现。

其实皇帝吃得并不好,未代皇帝溥仪在他的自传中提到,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宫里的太监严格按照规定,给他吃七成饱,所以他偶尔会到后面偷东西吃,抓到后就会挨打。皇宫里的这些规定一定是历经多年传承,有深刻的道理,包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如果现在的孩子也经常吃七分饱,那就是享受皇帝的待遇了。

一日三餐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习惯,那时工人或农民上午要做大量的体力工作,需要充足的能量。而现在的人,除了个别的工作,普遍没有繁重的体力消耗,早上也要一定吃早餐就不合适了

Dr Kealey,是一个临床生物化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在2010年3月份,被诊断出糖尿病。医生建议他一定要吃早餐,要吃一些主食(碳水化合物),不要喝酒。

图片1.png

后来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他觉得,吃早餐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只要他一吃早餐,血糖就飙升。然后,他开始不吃早餐,严格限制主食类的碳水化合物,避免糖类,吃很多蔬菜、坚果、一些白肉,一段时间后,他的血糖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逆转了糖尿病

随后,Kealey博士开始认真的研究这个问题,他发现,原来早餐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反而,不吃早餐更加健康,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breakfast is a dangerous meal》(早餐是非常危险的一餐)。

图片2.jpg

早餐引起的胰岛素飙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可能引发或者加重糖尿病问题,所以说,对于超重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者说,吃早餐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

Kealey博士也发现,吃早餐会让人一天的进食量增多,而且,有很多人发现,吃了早餐会饿的更快,不吃早餐反而不饿,所以,吃了早餐可能会让你一整天都处于饥饿状态,特别是传统的中国早餐,包子,稀饭,油条,等等。

后来Kealey博士发现,一些早餐食品供应商在制造这种舆论。

从中可以发散一下思维,为什么指南上那么地强调要定期服用降压药了,这符合药商的利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制造这种舆论。在2017年底,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竟然规定,只要超过130/80mmHg,就可诊断为高血压。这样又有一大批人带上高血压的帽子,加入到服用降压药的行列。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高血压,或者有心脑血管高危风险的人适度降压是必需的。

如果早上不吃早餐,中午可以多吃一点,积攒的消化酶和胰岛素足够消化这些食物,即使有糖尿病也会自然转为正常。我有一个同学就是按我说的,不吃早餐,也再也不用吃降糖药了。

如果晚上再遵循道家的“过午不食“的原则,一天就吃一顿饭,你的胃会多感谢你呀!我们不能偏心眼,满足了嘴巴子,伤害了胃

这完全不用担心会营养不良,或者饿坏身体,了解一下辟谷或者斋月的过程就可放心了。并且现在正式吃一餐,其中的营养也够了,比以前生产队年代的三餐的营养都多。有的人为了查体,早上空腹到了医院,忙活一上午,也没有觉得饿,但一旦吃开了头,就会吃很多。所以“饿”其实是一种感觉,如同吸烟,身体不缺少这顿饭的能量。只要不产生条件反射,就不会饿,这也是减肥的一个诀窍。而“饥”是指真正的肚子里没有食物。“饥”未必饿,“饿”未必是“饥”。

再看一下我们早餐都吃的什么。

牛奶鸡蛋似乎是标配,但却是不合理的搭配。牛奶和鸡蛋都是寒性的食材,不好消化,这会让身体一上午都疲于应付这些食物,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早上吃一些肉类也会如此。

偶尔会有年轻的学生或护士在早上交斑的时候发生低血糖晕倒,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早上仅仅喝了点稀饭,就赶来上班的人身上。喝稀饭相当于喝糖水,会明显升高血糖,刺激产生大量的胰岛素,却没有食物的跟进,于是发生了低血糖。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不吃早餐呢。

有一天在下班时,匆匆来了一位患者,他有糖尿病,经常在餐前出现低血糖,每次低血糖都会让他很恐惧,却防不胜防。我仔细询问他的饮食规律发现,这位患者因为胃不好,经常在餐前要喝一碗“暖胃粥“,一般是玉米或小米稀饭。接下来吃一些蔬菜、肉类,最后再少吃点主食。我分析是这碗“暖胃粥”,刺激了胰岛素的分泌,又没有及时的吃主食,导致了低血糖。雪上加霜的是,患者一直在用一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更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这种昂贵的药物没有改善他的病情,带来的却是痛苦的体验。后来停了这种药物,餐前不再先喝粥,再也没有发生过餐前低血糖。

中国传统的油条豆浆似乎要好一些,面食油炸后呈热性,豆浆是偏寒性,二者结合,远比鸡蛋牛奶要合理。

可见“早上吃得象皇帝”并不合理,“中午吃得象平民,晚上吃得象乞丐”也未必正确,“人算不如天算”,饿了就吃,不一定一日三餐,到点就吃。

你吃饭,饭也在吃你,当你在自助餐厅吃了不少的名贵的、阴寒的食材的时候,觉得很赚,实际上可能失去的更多。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光强2019.1

本文是王光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