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建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解读焦虑障碍

治疗恐惧症不吃药不看心理医生敢问路在何方?

发表者:师建国 107人已购买 人感兴趣

摘要:
恐惧是对实际的威胁或想象的威胁的一种正常反应。恐惧是人与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恐惧始终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人们具有恐惧,所以就学会了避险,防御和自我安全保护,回避过度就成为恐惧症。没有需要时就无所恐惧。恐惧产生的杏仁核回路:恐惧刺激→丘脑和相应皮质→杏仁外侧核→杏仁中央核→下丘脑和脑干有关的神经核(调节机体对恐惧刺激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由此可见,杏仁核是恐惧发生的中枢机制(警报器),又是情绪记忆的仓库(经验扫描),预报“敌情”。 “恐惧”情绪可能和大脑边缘系统的双侧扣带回有关,人类对动物产生的恐惧的可能性比对其他物体的可能性更大。这可能与长期的人类的大脑进化的程序设计有关。 人在面临恐惧时会发生防卫反应:会选择战斗会逃跑;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改变。人们遇到不幸事件95%有情绪波动,约50%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只有5%镇定自若(这5%的人就是干大事的人)。恐惧是人类行为最强大的推动力。恐惧生勇气。一定的恐惧可以使人愉悦、加快反应能力、注意力变得敏锐。所以,有人寻求恐惧。如赛车、拳击、攀岩、斗牛、登山,观众也可以间接体验这种紧张带来的愉悦。 恐惧症的发生的心理学理论:①条件反射理论:某些刺激-恐惧。回避-焦虑减轻-强化。恐惧症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②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恐惧症看作是起源于童年期的俄狄蒲斯情景冲突的结果(如考试恐惧症)。③Leary的学说:社交必有动机,决定所有社交恐惧症的共同因素是动机。④人格背景:病前性格多系害羞、被动、依赖、特别爱面子,完美主义倾向强烈。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后继续阅读

购买 9.9元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