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Ⅳ期肺鳞癌患者先后参加二项新药试验,使肿瘤长期有效控制
【会诊病例分享】
患者WRKE,男,61岁(2018年)。
2017年9月初因咳嗽、咳痰做CT扫描:右肺上叶占位、右肺上叶肺不张并栓子形成、右肺门肿大淋巴结,肺气肿。吸烟40余年,60支/天。
气管镜活检,病理: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检测未发现驱动基因突变。
PET-CT:1.右肺上叶近肺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代谢活跃,肿块远端肺不张组织代谢较活跃,符合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代谢活跃,双肺多发软组织及高密度结节部分代谢较活跃,考虑转移。
诊断:右肺鳞癌 cTxN3M1aIVa期(UICC第8版)。
参加第一项新药临床试验:
“紫杉醇胶束+顺铂 vs 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NSCLC”
被随机分配到“紫杉醇胶束+顺铂”化疗组。
于2017.09.20和2017-10-12分别“紫杉醇胶束405mg+顺铂120mg”化疗
疗效评价为PR(第1组肿大淋巴结缩小,左肺转移灶缩小,右肺门肿瘤略缩小,肺不张面积稍有扩大)。
于2017.11.11和2017.12.08 原方案行第3、4周期化疗。患者因手足麻木较重而拒绝进一步化疗。
之后定期随访。
2018.05.17复查CT,左下肺肿瘤较前明显增大,评价:PD。
参加第二项新药临床试验:
"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一线化疗进展后PD-1(IBI308) vs多西他赛的III期临床(ORIENT-3)"
患者被随机分配到IBI308(信达PD-1抗体)组。
于2018-05-31、2018-06-22分别静脉注射“IBI308 200mg”,CT复查肿瘤大小没有明显变化(SD)。
2018.07.12影像学评估提示病情稳定。
于2018-07-13第3周期治疗
2018.08.22影像学评估:获部分缓解(PR)。
每3周一次治疗,于2018-12-05行第10周期IBI308注射。
下图示PD-1抗体治疗后肺不张明显减轻,左下肺转移瘤明显退缩,接近完全消失:
患者仍定期注射PD-1抗体(IBI308),近来无不适,PS 0 分。
说明:在第一个临床试验中行4周期化疗后,患者没再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化疗结束5个多月后疾病进展:除了肺不张范围增大外,左下肺病灶较前明显增大,其他部位病灶并没有明显变化。
本文是李醒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