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冯天元 人已读
高血压发病中一个重要机制是交感神经激活,而心率增快是反映交感激活的重要指标。研究显示38.2%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80次/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平均心率为76.6次/分,较正常血压者增快6次/分。近年来,高血压心率增快问题已逐渐受到医生们的重视,因为心率增快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增加,而减慢心率后可能改善预后。
心率增快可增加高血压心血管事件
迄今为止,12项相关研究中已有11项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快与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即使血压控制良好,心率加快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也较心率不快者显著升高。心率为81~90次/分的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较心率61~70 次/分的患者升高64%。心率加快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率的测量
心率可在安静状态下通过触摸脉搏、心脏听诊、电子血压计、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等方法获取,通常推荐安静状态下心脏听诊计数心率。诊室心率、诊室外心率、动态心率测等三种不同状态下获取的静息心率会有差别。诊室心率影响因素较多,往往高估静息心率;家庭自测心率要低于诊室心率,但能更好地显示静息心率,特别是清晨安静状态自测心率,一般测量2次,取其均值。动态心率监测可通过24小时心电图和24小时血压测量获得,重复性好、提供的信息量大、预测价值高。
动态心率对高血压风险评估
24小时平均心率>75次/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夜间心率过快常见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夜间呼吸睡眠暂停患者,和部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心力衰竭患者;睡眠平均心率过快是心血管事件风险有更好的预测价值;而清晨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多见于老年人,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
建立高血压的血压、心率双重管理理念
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前或治疗中,医生要对血压和心率进行评估,建立高血压的血压、心率双重管理理念。若患者当静息心率>80次/分或24小时动态心率>75次/分,在排除心率增快的继发因素后(如发热、甲亢、贫血、药物等),即应判断为心率增快,予干预治疗。特别是合并冠心病者的患者,以有效预防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治疗
1)首选治疗是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因为这些病人心率增快往往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2)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及拉贝洛尔,次选的药物是缓释的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合贝爽,把静息心率控制在75次/分以下。
3) 合并心力衰竭的心率增快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 缓释片、卡维地洛,三选一)。将患者静息窦性心律控制于55-60次/分。
4)合并冠心病的心率增快治疗。将患者静息窦性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
.5)合并心房颤的心率管理。首选β受体阻滞剂,将心室率控制<110次/分。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络尔等)是治疗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的优选药物,得到大量高血压研究的支持,但现实中,我国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低,使用率仅为36.9%。
因此,在基层一线医生和患者中推行血压、心率双重管理理念,在血压达标的同时,要关注心率达标,对提高血压管理整体水平和认识非常重要。
本文是冯天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