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行动,共抗肝炎------写在第二个世界肝炎日
今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2个“世界肝炎日”, 其主题是“远离肝硬化,防止肝恶变”,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全国各国要加强对肝硬化的诊治工作,务必使肝硬化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从而避免肝硬化向肝癌恶变。我国政府“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人口约为3.5-4亿人口,在低流行区的感染率约为0.1%-2%,在高流行区的感染率约为10%-20%,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约有30余万人死于慢性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由于乙肝疫苗推广,我国目前整体降为中流行地区,但这与世界低流行区的感染率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慢性乙肝仍然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实践证明,慢性乙肝是可防可治的,慢性乙肝的防治在最近10余年取得了瞩目的进展,但是目前的治疗方案仍未被完全普及,治疗不规范、随访环节缺失、患者认知水平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仍是制约慢性乙肝防治的突出问题。安康地处陕西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慢性乙肝发病率较高,而本市乙肝流行呈现出农村大于城市的特点,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是许多家庭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广大慢性乙肝患者有迫切的治疗的期望,另一面又缺乏规范化的指导,再加之社会上虚假的医疗宣传和广告泛滥,严重误导了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选择,给患者雪上加霜,大量的患者失治、误治而失去治疗机会,广大患者迫切的需要了解慢性乙肝的相关知识,得到科学正规化的治疗。
在第二个世界肝炎日即将来临之际,我院内二科被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授予成为“慢性肝病教育基地”,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鞭策,更是责任。近年来,慢性肝病的宣教和随访是我们科室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一部分,由我们承担的陕西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安康市慢性乙肝患者认知现状调查分析和干预研究》,已近结题,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安康日报》上发表相关科普文章40余篇,在好大夫网站上建立了肝病健康咨询和宣教网站,访问量已达25余万人次。目前我们正在着手通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希望家园”健康管理系统对慢性肝病进行动态的随访和管理,建立医患共同参与集慢性乙肝预防—健康宣教—优化治疗—长期随访为一体化的动态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本地区慢性乙肝规范化治疗水平,减少降低我市居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和慢性乙肝的新发率,减轻慢性乙肝的社会危害,减少由本病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社会负担,从根本上遏制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播和流行。
本文是崔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