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烦人的便秘
在临床上我碰到的便秘病人非常多,男女老少各个层面的患者都有。因为说出来不雅,所以更让患者困惑,不是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还真不愿意看医生。便秘日久的人偶尔放出来的毒气自然也是令人耐人寻味,令己惊讶脸红。有人会问:既然有这么多便秘临床经验,为什么不早点写出来让大家受益呢?便秘的文章自然要像便秘一样难搞出来嘛、、、、、、
现代医学规定每周大便少于3次为便秘。望文生义,便秘就是大便秘结不出或者出而不爽,换句话说就是大便次数减少及排出困难。俗话说“人有三急”,便秘之人可能是“人有两急”,但内心肯定比三急的更加着急、、、、、、
据统计约1/3老年人出现便秘,其实岂止是老年人,便秘已覆盖了男女老幼,甚至婴幼儿也有便秘。拉出来了是有机农家肥,拉不出来就是致病内毒素。所以便秘有很多远亲近邻,例如痔疮、失眠、心烦意乱、白发掉发、长痘痘、口臭异味、高血压、糖尿病、腰腿痛、甚至心脏病、帕金森、精神病等等。随着便秘的加重,各种慢性病也借便秘这把东风顺势发展加重,例如心脏病、高血压、失眠等。所以防微杜渐,及早消除便秘很重要。
中医里治疗便秘的方剂很多,绝大部分是以承气汤为基础为代表。承气汤由厚朴、枳实、大黄、芒硝组成。厚朴、枳实属于行气药,下气宽中,破气消积导滞;大黄、芒硝属于中药里的泻药。排便要顺势而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而不是用承气汤类生拉硬拽,拽出痔疮是轻,伤脾伤胃伤身事大。碰到便秘病人就开大黄芒硝,那还要中医辨证论治干嘛!本人治疗便秘时就很少用到大黄等伤正之药。
按年龄分型论治便秘:小孩便秘多是积食偏食引起,处理上以食疗为主,多食山药红薯及绿叶蔬菜,增加食物纤维含量,适当控制肉类等高热量食物,避免内热产生过多。中年人便秘与肝气不舒、脾气不升、肺气不降有关,简单说就是气机升降失调,处理上疏肝理气健脾降肺,配合生活上饮食及作息时间的调整,基本也能处理到水到渠成。老年人的便秘通常与气滞、血瘀、津液亏虚有关,治疗上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养血滋阴,配合生活饮食习惯调整,也都能恢复正常。
按粪便形状分型论治便秘:有的便秘大便秘结如算珠如羊粪,便时用手抠或勺子挖;有的大便虽不硬结,但黏黏糊糊,粘马桶,即使用十来张纸也擦不干净屁股;有的大便前段硬如羊粪,后面稀溏。大便硬结是由于胃肠积热、热结津亏、传导失司,致大便水分蒸干,失于濡润,则粪便秘结难下,这种情况老年人偏多,要补充津液,增液行舟,助粪便下行。大便稀烂黏糊难下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生,脾升胃降失调,致使大便稀烂难下,这种情况要疏肝理气,健脾燥湿,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
整体论治便秘:中医治病,重在调和气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是血运行的动力,气冲到哪,血就流向哪。人体内的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靠气来推动的,大便也是依靠下行之气推动的。便秘肯定就有气滞、气机逆乱在起内因作用。治疗便秘首先就要解决气机逆乱的问题,必选四逆散。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也是我临床治疗便秘必用的四味药。柴胡配枳实,一升一降,畅通全身气机。芍药敛阴,养血柔肝,还能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炙甘草调和诸药,理脾和中。四药合用,共奏疏肝理脾,气血调和,使阴阳气血自相顺接。大便秘结严重则加大行气和滋阴力度,四逆散加青皮、槟榔、桃仁、麦冬、杏仁、柏子仁等;大便稀烂黏糊则加大行气和健脾力度,四逆散加青皮、厚朴、木香、槟榔、白术、茯苓、泽泻、紫苏子等。
附病例三则共借鉴参阅:
病例一:李某,女,39岁,便秘十余年,干燥成形,四、五天一行。面黄消瘦、头面部易长痘、口干、健忘、睡眠不实多梦、经前乳胀结节。舌尖红舌根苔黄腻,脉弦。证属肝郁气滞、肠燥津亏便秘,治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润肠通便:柴胡12、白芍15、枳实12、炙甘草9、青皮9、川楝子12、玄胡9、桃仁9、杏仁9、柏子仁12、瓜蒌仁15、浙贝9、通草9、生牡蛎15,共14剂。药尽便通,睡眠转安,经前乳胀消失,痘痘明显减少。
病例二:黄某,女,71岁。便秘十余年,大便干结如算珠,平时经常采用手抠。糖尿病史十余年。睡眠可,胃口一般,舌红胖大,苔黄腻,脉弦。证属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肠燥津亏便秘,治宜疏肝健脾、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柴胡12、白芍15、枳实12、炙甘草9、白术18、厚朴15、当归15、瓜蒌仁15、紫苏子12、柏子仁12、麻仁15、麦冬15,共10剂。吃药第二天大便就不用手抠,药尽病愈。嘱其口服养心润肠丸一月巩固疗效。
病例三:刘某,女,35岁。便秘2年余,大便黏糊难下,不成型,经常放臭屁。身形偏胖,睡眠不实多梦,体力不佳,胃口差,时有胃胀胃痛,喜暖怕冷。舌胖大有齿痕,色淡,脉沉细。证属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理气、利小便实大便:柴胡9、芍药12、枳实12、炙甘草9、当归15、桂枝15、白术30、茯苓30、薏苡仁30、木香9、砂仁9、陈皮15、姜半夏9、槟榔9、熟附片9、干姜9,共14剂。药尽大便成形规律。嘱口服附子理中丸一月巩固疗效。
友情提醒:中医治病要结合患者全身情况整体辩证,不同的人,则病同方异,切忌不辩证而盲目抄方治病,误病害人。具体治疗可咨询本人。
------2019年01月12日凌晨于家中
本文是屈亚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