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尚龙华1 熊汉鹏2 (1 江西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 2江西省中医院胸外科 南昌330006 )
肺癌为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恶性肿瘤原发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一般而言,按病理组织类型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约占20%).)和非小细胞未分化肺癌(约占80%).),他们有很大生物学行为差别,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扩散转移发生快;而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发生转移也较为缓慢。其中非小细胞未分化癌根据细胞类型可再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肺癌病死率很高,并居所有癌症之首,发病率趋势有逐年增高。
根据WHO调查报道,2002年全球约有肺癌新病例135万,其中死亡病例约118万,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男性病死率高达31.2/10万、女性10.3/10万。多数发病的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上,高发期为50~60岁,男女之比约为2.5:1。[1]
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治愈率,远期疗效满意,但所有患者中能够达到根治者不及1/3,所以总体疗效相对来说有限。对部分患者来说,放化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多,转移复发率高,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脑、肾上腺、骨、肾等。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总体疗效差,,5年生存率约15%~17%。[2]
肺癌早期症状多无明显特异性,且症状多轻微,中心型肺癌较早出现临床症状,而周围型肺癌症状出现较晚,咳嗽、咯血、气急、发热为主要表现,还包括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恶病质晚期肿瘤的临床表现等。大部分就诊患者已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故早期诊断肺癌尤为重要,现阶段主要诊断方法如下:
年龄大于40岁,发生数周不愈刺激性干咳,或发现有痰中带血或咯血,或顽固性胸痛、发热而又找不到原因等,选择以下下检查,争取尽早明确诊断。
1胸片、胸部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辨认患者的病理变化和扩散度,低剂量螺旋扫描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为早期诊断肺癌提供可靠医学资料。
2痰液染色细胞学检查方法简单,可直接找到癌细胞,阳性率约70%~80%。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看直接看到病变部位,取检可明确病理性质,对中心型肺癌的阳性率最高的方法,但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4经上述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临床上肺穿刺活检临床上高度怀疑为肺癌病例,可选择B超或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
除以上我们经常使用及常见的诊断方法以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兴起,不断地寻找肺癌的生物诊断标志,在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肺癌的临床检查手段将有望是在分子生物领域。[3]
1病因病机
1.1肺癌的发病机理西医并未能完全清楚,但除了与机体内因素可能有关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周围环境因素,肺癌的发生可能的因素:
1.1.1
吸烟(包括被动吸烟) 已被公认为引起肺癌的主因,吸烟者肺癌病死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研究显示,吸烟者口腔黏膜的cox-2蛋白质数量激增4倍,该蛋白质已证实与肺癌的发展有关。[4]
1.1.2职业因素:工人长期接触石棉、煤焦油、铀、镍、铬、砷等,比一般人的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
1.1.3经实验动物营养学证实,食物中含有的霉菌毒素和亚硝胺可经血液循环到肺部,引起周围型肺癌。
1.1.4调查结果显示:电离辐射与肺癌有一定关系,辐射暴露者是罹患肺癌的一个直接因素之一。
1.1.5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肺癌的发生主要是致癌因子的出现,从而对癌基因产生影响,遗传性发生改变是肺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1.2
中医对肺癌病因病机研究:在中医古籍中见于“肺积”、“息贲”、“肺痈”、“劳咳”等疾病名称。追究发病原因,我们推崇和重视《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为发病的前提和条件是由于正气不足,同样是癌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正如金·张元素《活法机要》日:“虚人则有之,壮人无积,虚弱之人脾胃不足,皆有积聚之病。”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亦谓:“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杂病源流犀烛》日:“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气胜,正不得制之,遂结以形而有块。”强调正气虚弱与肺癌的发生存在着密切关系。当人体气血旺盛,各脏器的功能正常,所以五脏安康,肿瘤就不会出现。当对已脾胃虚弱的人,可导致人体正气两亏,肺失宣发、肃降之功能,经络气血不畅,外邪入内或内生病邪,从而引起局部气血瘀滞,使痰、热、湿等相互交结,阻塞经络,经久不散,瘤结而生。因此,肺癌是正虚邪实的结果。[5]
1.2.1 正气内虚的意思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肺癌罹患的主要基础在于脏腑阴阳失调,正气内虚所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积之成者,正气不足,后邪气踞之”。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过度疲劳,导致肺气亏虚,邪毒乘虚而入,留滞邪毒不去,,致血行瘀滞,肺部结块而成瘤。
1.2.2长期吸烟,致烟毒内藏“烟为辛热之魁”, 津液热灼,内耗阴液,致肺之阴气不足,导致肺气阴虚,气道阻塞,痰血凝结,故肿块形成。
3.2.3 肺易受邪毒之侵袭 “肺为华盖,其脏娇嫩”,如果我们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和石棉之类的物质,容易致肺气肃降失司,肺气郁滞,进而毒瘀血瘀,久之肿块形成。
1.2.4 痰湿聚肺,脾主运化,脾虚致机体运化失调,不能生化输布水谷精微,致痰湿内聚,留于肺脏,水湿痰浊内聚,痰贮肺络,肺气上升,痰凝气滞,而导致气血瘀阻,毒聚邪留,在胸中郁结,因而形成肿块。
2、 治疗方法
2.1西医治疗方法
2.1.1外科手术可以行肺叶切除、肺部分切除甚至一侧全肺切除,只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Ⅰ、Ⅱ、Ⅲa期),小细胞癌肺癌(Ⅰ、Ⅱ期)[]。[6]
2.1.2 放射治疗 利用放射性射线破坏恶性肿瘤细胞,清除手术未能切除的癌肿。
2.1.3
化学治疗 抗癌药物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内,使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遭到破坏扰乱。[[7]
2.1.4免疫治疗
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主要是主动免疫方面,注射了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机体或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细胞至Th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CTL)的抗原信息, Th、CTL等细胞被激活,大量的细胞因子分泌,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NK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同时活化B 细胞向浆细胞分化,大量针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产生,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被发挥。免疫治疗肺癌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刺激物,IL-2、胸腺肽、卡介苗已经发展成为肿瘤特异性疫苗。[8]
2.2
中医治疗肺癌主要用于:1晚期非小细胞未分化肺癌;2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疗效;3姑息性治疗的晚期肺癌,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10]。[9]
2.2.1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采用祛邪扶正,益肺健脾,治疗肺癌中医基本原则在于标本兼治,临证分型包括:
2.2.1.1
气血瘀滞:主要有咳嗽、胸闷、气憋并有胸痛明显,或有暗红痰血,口唇青紫,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化滞。方药: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化瘀丸等。
2.2.1.2痰湿蕴肺:咳嗽,咳痰,气憋,痰质稠黏,痰白或黄白相间,胸闷胸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暗,苔白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滑。治法:行气祛痰,健脾燥湿。方药:二陈汤合栝薤白半夏汤、涤痰汤、犀黄丸等。
2.2.1.3 阴虚毒热: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数大。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生脉散等。
2.2.1.4 气阴两虚:咳嗽痰少,或痰稀而黏,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治法:益气养阴。方药:人参养荣汤、参芪麦味地黄汤、生脉饮等。[10]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手术和放疗、化疗是西医治疗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肺癌的作用强,但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后遗症较多;中医治疗偏重于整体观念,扶正固本、调节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功能免疫力,如改善血液动力学特性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活血化瘀、和改善微循环,抑制肿瘤的转移,中医药对肿瘤杀伤作用较弱,相对来说副反应少,结合两者的优缺点,达到优势互补,在肺癌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患者治疗痛苦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进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11]
现分述如下。
2.3.1
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手前用中药调理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健脾益气,可以改善患者术前的卡氏评分,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不同的患者因病施治,因人而异,采用个体化治疗,通常可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汤等补益气血、滋补肝肾,改善中医证候。患者术后可以进食的时候后开始给予中药治疗,给予抗炎,健脾养胃之中药,使患者顺利的术后康复,对脾胃不和及脾虚患者,可用调理脾胃的四君子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等,能明显加速体力恢复,改善临床症状。[12]
2.3.2
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中医药在放疗的患者中起以下作用:1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扩张毛细血管,如川芎、红花等,减少缺氧细胞,增强射线对肿瘤的敏感性。2放疗伤阴液,耗元气,气血两虚,阴生内热,而南北沙参、天冬、麦冬、百部、百合等中药能起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作用,减轻不良反应。3健脾益肾中药对放疗造成心脏损害或骨髓炎有保护作用,提升骨髓的造血功能,顺利完成放疗,如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紫河车等。[13]
2.3.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化疗药物对机体有一定毒副作用,如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免疫功能等损害较大,
张霆等观察一贯煎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P方案化疗减毒作用。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NP方案化疗组(简称对照组),NP方案化疗加一贯煎(简称治疗组)各46例。结果:治疗42天后治疗组肝肾功能、T细胞亚群、KPS评分、(EORTC)QLQ—c30生活质量评分、肺癌特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4]
认为一贯煎可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P方案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运用中药配合化疗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能减低化疗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对于失去手术、放疗机会而化疗疗效较差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运用中药配合化疗可使多数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改善症状、增强食欲并减轻化疗副反应,使癌灶得到控制或缩小,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15]
2.3.4
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艾迪注射液是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刺五加、人参、斑蝥、黄芪等药物中精制提取的静脉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6]
是一
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重要抗癌的例证,通过临床运用达到较好的效果。有些中药是良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调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细胞免疫也有良好的效果,使机体的防癌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4基因治疗:当今医学的发展已经是分子生物学时代了,人类对癌症基因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攻克癌症基因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各种肿瘤的基因明确后,癌症将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了,到时的肺癌治疗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4.1抑癌基因治疗
将野生型抑癌基因(如.p53、p16、Rb等)导入至抑癌基因失活的肺癌细胞中,重建抑癌基因功能,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异常生长[。[17]
2.4.2
反义基因治疗 通过转导基因转录的反义RNA,或者人工合成的寡糖核苷酸,与体内癌基因编码的mRNA互补结合,可以阻断癌基因的表达,达到封闭癌基因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有反义Myr、Neu、K-ras基因等。[18]
2..4.3
免疫基因治疗 免疫基因是一种低毒、高特异性的新治疗方法,包括肿瘤的细胞因子治疗和MHC基因治疗,其目的是增强肺癌细胞免疫原性,以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HLA.B7和人乳头状病毒E6、黏蛋白MUCI)。[19]
2.4.4
自杀基因治疗将含胸腺嘧啶激酶(Thymidine Kinase,TK)的自杀基因转染至癌组织,TK基因能将一系列核苷酸类似物转化为有杀伤作用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20]
2.4.5
基因敲除治疗 肺癌也是一种基因病,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是重要的分子事件。因此,阐明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阻断其发生的相关链接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条件性敲除基因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研究[26]。[21]
前瞻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理的不断探索,研究出多种新药,主要为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第三代化疗药物包括: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长春瑞滨(Vinorelbine,VNB),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Taxel,Taxotere,PTL),伊立替康(Irinoteean,CPT-l1)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单克隆抗体Cetuximab。[22]
多学科多形式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的蓬勃兴盛发展,加深对肺癌生物特性的了解。
随着现代生物制剂水平的发展,对中药药物成分深一步了解,不断改善中药的提纯工艺,剂型也不断的增多,提高了中药的标准化,提高了中药应用,中医治疗肺癌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于肺癌的治疗上,单用中医或西医治疗,治愈率还不太理想。早期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有较高临床治愈率,但晚期肺癌的治疗仍然较为棘手,单用中药或西医的效果均不理想,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西医药对肺癌基因及蛋白质产物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从分子水平上攻克肺癌,其成果必将使肺癌的治疗跨进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崔慧娟,张培宇. 张代钊教授治疗肺癌经验.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1):57-58
[2] Cho CS.Proteomics-Leading biological sc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J]. Science Journal,2004,56(5):14-17
[3] Baek S J,Kim J S,Nixon J B,et al .Expression of NAG-1,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or-beta superfaimily member,by troglitazone require the early growth reponse gene EGR-1[J]. J Bio Chem,2004,279(8):6883-6892.
[4] Revest J M,Di B F,Kitchener P,et al. The MAPK pathway and E-gr-1 mediate stress related behavioral effects of glucocoriticoids[J].Natneuosci,2005,8(5):664-672
余炅,唐晓玲,曹弈强等 .熊墨年论治肺癌经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69-71
[5] Anglim PP,Alonzo TA,Laird-offringa IA. DNA methylation based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 update. Mol cancer,2008,7:7-81
李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30例临床观察 吉林医学,2010,31(27):4746
[6] 张霆,马胜林,岳建华,等. 一贯煎对非小细胞癌患者NP方案化疗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7(5):396-399.
[7] 吾麦尔江•玉素甫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啊52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2010,17(6):84
[8] 周祺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3):64-67.
[9] 马利军,张罗献 肺癌的综合治疗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4):227-229.
[10] 余炅,唐晓玲,曹弈强等 .熊墨年论治肺癌经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69-71
[11] 李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30例临床观察 吉林医学,2010,31(27):4746
[12] 张霆,马胜林,岳建华,等. 一贯煎对非小细胞癌患者NP方案化疗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7(5):396-399.
[13] Sirbu BM,Lachmayer SJ,Wulfing,et al .ATR-p53 Restrict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Response to replicative Stress but Does Not limit DNA interstrand Crosslink Repair in Lung Cancer cells[J]. PloS One,2011;6(8):23053
[14] Liu L,Wu C,Wang Y, et al. Combined Effect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p53,p73,and MDM2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urvival[J].Thorac Oncol, 2011;24(4):2835-2840
[15] 吾麦尔江•玉素甫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啊52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2010,17(6):84
[16] 肖平,陈建荣 p16基因与肺癌关系研究进展 .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0,37(11):852-855.
[17] Uno F, Sasaki J, Nishizaki M,et al. Myristoylation of the fusl protein is requiren for tumor suppression in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J]. Cancer Res, 2004,64(9) :2969.
Keohavong P, Kahkonen B, Kinchington E, et al .K-ras Mutations in Lung Tumors from NNK-treatedMice with Lipopolysaccharide-clicited Lung inflammation[J].Anticancer Res, 2011,31(9);2877-2882.
Raez LZ, Cassileth PA, Schlesselman JJ,et al. Allogeneic vaccination with a B7-1HLA-A gene-modified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04,22(14):2800-2807.
[18] Georgakilas AG,Aziz K,Ziech D,et al. BRCAI involvement in toxicological responses and human cancer etiollgy[] . Toxicology Letters, 2009,188:77
Smythe WR,Hwang HC,Amin KM,et al . Use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to transfer the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 gene to thoracic neoplasms.:an effective in vitro frug sensitization system[J]. Cancer Res,1994,54;2055.、
[19] Liu M,Acres B,Balloul JM,et al. Gene-based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eties [J]. Pro Natl Aed Sci USA, 2004, 101(Suppl2):14567.
Raez LZ, Cassileth PA, Schlesselman JJ,et al. Allogeneic vaccination with a B7-1HLA-A gene-modified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04,22(14):2800-2807.
[20] Georgakilas AG,Aziz K,Ziech D,et al. BRCAI involvement in toxicological responses and human cancer etiollgy[] . Toxicology Letters, 2009,188:77
Smythe WR,Hwang HC,Amin KM,et al . Use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to transfer the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 gene to thoracic neoplasms.:an effective in vitro frug sensitization system[J]. Cancer Res,1994,54;2055.、
[21] Liu M,Acres B,Balloul JM,et al. Gene-based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eties [J]. Pro Natl Aed Sci USA, 2004, 101(Suppl2):14567.
[22] 严志华等 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进展. 亚太传统医药,2008,11(4):124-126.
本文是尚龙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