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发烧了,家长很担心,应该怎么做?我来告诉你!
关于发热的处理,大方向很明确:对症处理!改善舒适度为核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但是作为家长,特别是第一次操作时,心里发毛,小问题比较多,这里总结了各种小问题,供大家参考!
1、Q:发热会烧坏脑子么?会烧出肺炎么?
A:不会的,发热是症状,是疾病导致的,也就是脑炎、肺炎等疾病导致发热等症状。
2、Q:发热温度越高,病情越重么?
A: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可掉以轻心。
3、Q:发热对机体有好处么?
A:当然有,适度的发热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帮助机体对抗病原等。
4、Q:测温方法有哪些?
A:目前最常用的测温部位是腋下、耳膜,额头虽然也比较常用,但并不是标准测量位置,且额温并没有准确的范围,可当做快速判定方法,发觉温度有异时采取另外两种方法。
5、Q:如何判定发热?
A:以这个标准,腋温>37.4℃/耳温>37.8℃,为发热。
6、Q:电子体温计准确么?
A:产品合格、测量方式正确就是准确的,部分国家出于环保考虑已不使用水银体温计。
7、Q:补充液体有多重要?
A:很重要,液体不充足时往往退热效果不佳!也不利于机体恢复。
8、Q:物理降温不推荐了,还用不用?
A:合适就用!不推荐的考量点是可能会加重不适感,降低宝宝舒适度,而如果宝宝觉得物理降温舒服,那么就可以用。
9、Q:有哪些物理降温措施?
A:在可以提高宝宝舒适度的情况下,不限于温水浴、温水(温毛巾)擦拭、冷敷额头、冰枕冰套(纸尿裤冷冻室放一会枕或套在头部)等等。
10、Q:什么时候用药干预?
A:当宝宝有明显的不舒适感表现时即可使用退热药,对于不舒适感不能准确把握的家长,可以使用体温作为用药依据,最常用的是超过38.5℃。
11、Q:宝宝多大可以使用?
A: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使用(一份指南是≥2月龄,鉴于小于90天的宝宝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体征,应及时就医,故采用>3月龄),布洛芬>6月龄使用。
12、Q:激素是退热药么?
A:不是,不推荐使用激素退热!
13、Q:儿童有哪些可以使用的退热药?
A:两种,药物名称是:对乙酰氨基酚 和 布洛芬,不要看商品名。
14、Q:使用多少剂量?
A: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次,布洛芬10mg/kg/次(目前不再提5-10mg/kg的范围了),一般以大值计算,向下取整即可。
15、Q:退热药的使用间隔时间和次数?
A:对乙酰氨基酚为每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5次,布洛芬为每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16、Q:发热时可以交替使用么?
A:不首选,推荐病程中使用一种药物即可,如果急性期,发热的间隔时间小于用药的间隔时间或者使用一种药物3-4小时后体温仍较高和/或不适感仍未改善,可以交替使用。
17、Q:发热时需要联合使用退热药么?
A:不需要,一次只需使用一种。
18、Q:使用后立即起效么?
A:不是的,对乙酰氨基酚起效时间在30-60分钟内,布洛芬起效时间在60分钟内。
19、Q:起效后能降低多少体温?
A: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均在3-4小时达到峰值效应,可降低1-2℃。
20、Q:可以维持多长时间?
A: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持续时间为4-6小时,布洛芬作用持续时间为6-8小时。
21、Q:如何选择剂型?
A:目前常用的有液体剂、颗粒剂、栓剂、片剂,婴幼儿及小龄儿童可以使用液体剂(混悬液、混悬滴剂)、栓剂、颗粒剂,大龄儿童可以使用液体剂、颗粒剂、片剂,对于不好喂药的宝宝,优先选择液体剂、栓剂。
22、Q:不同剂型效果有区别么?
A:没有。
23、Q:液体剂型开封后可以保存多长时间?
A:按照说明的贮存条件,使用中无污染的情况下,开封后可保存1-3个月,鉴于现实情况,1个月为宜。
24、Q:退热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么?
A:很遗憾,需要明确,退热药没有这个预防作用,但发热是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时退热是应当的。
要点小结:1.不推荐物理降温;2.发热伴不适才是吃退热药的时候而再也不是看体温数值;3.不再推荐交替使用退热药;4.过于积极使用退热药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5.不推荐除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之外的任何退热药;6.高热惊厥时,不推荐塞任何东西进正在惊厥孩子嘴里,不需要掐人中,平卧、头侧转、计时,有可能的话留下视频记录,超过五分钟及时就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