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过敏原在湿疹中的作用
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matitis,AD)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一些临床医生认为吸入物和食入物过敏原引发的变态反应极少,通常不会引发AD。一些则认为过敏原导致的变态反应在部分患者的AD发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食物诱发的变态反应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而吸入性的过敏原在3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中起的作用更大。
AD患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可高达80%的AD患儿会在儿童期较晚阶段发生哮喘和/或变态反应性鼻炎,反之亦然,患有哮喘的青少年的AD患病率明显高于未患哮喘的青少年。10%-20%的AD患者存在食物诱发的荨麻疹/全身性过敏反应,而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仅为1%-3%。患有湿疹的婴儿中由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的阳性率为33%-63%。发病较早(<3个月)且症状较重的AD患者存在鸡蛋、牛奶和/或花生特异性IgE食物敏化的风险较高。同时存在鸡蛋、花生或尘螨变态反应的AD患者,其AD更有可能持续到5岁以后。
●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纳入了20个国家的28,591例8-12岁儿童,对这些儿童进行了屈侧湿疹检查及包括至少6种常见气源性致敏原的皮肤试验,AD的时点患病率范围为小于1%到14%。皮肤点刺试验中至少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儿童比率为0-74%。发达国家AD患者与变应性敏化的相关性高于欠发达国家。
●一项针对东德和西德5-6岁儿童AD和变应性敏化相关性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东德AD患儿中仅有36%在皮肤点刺试验中有至少1种食物性或吸入性致敏原为阳性反应,而西德AD患儿中则为50%。
●一项哮喘早期预防随机试验纳入了2184例有特应性家族史的AD婴儿患者,对血清总IgE和针对8种食物性及吸入性致敏原的特异性IgE等进行了基线评估。总体上,53%的婴儿IgE不低于30kU/L,在12个不同国家中,该比例为35%-67%。96%的婴儿取得了完整的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其中超过一半的婴儿存在敏化(特异性IgE≥0.70kU/L),19%为单一性敏化,37%为多原性敏化。近一半的婴儿对至少1种食物敏化(蛋清42%、牛奶27%、花生24%),1/3的婴儿对1种或多种吸入性致敏原敏化(屋尘螨21%、猫皮屑13%、木本/草本植物花粉各8%、链格孢4%)。具体变应原的敏化率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别很大,例如,蛋清敏化率在澳大利亚为54%,比利时为23%。
食物变态反应—现认为有两种皮肤病学表现与食物变态反应相关:荨麻疹/全身性过敏反应及食物诱发的AD,在此仅对后者进行阐述。急速摄入食物可使食物诱发性AD患者病情发作(包括红斑增多和湿疹瘙痒)。IgE介导型反应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爆发,非IgE介导型反应则可能需数小时至数日。若长期食用该类食物,患者会有持续性皮损。
诊断食物变态反应包含两个步骤:确定食物性敏化,证实临床变态反应。确定食物敏化需行病史采集及变态反应测试。在无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若患者有正常近食而无皮损的既往史,则食物变态反应不太可能是其严重AD的诱因。若AD的发生或加剧与食物暴露相关,那么食物变态反应就很可能是诱因。伴食物变态反应的AD婴儿患者可能存在提示食物变态反应的其他表现,如呕吐、腹泻和生长迟滞。
食物变态反应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食物特异性IgE体外试验进行评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预示AD患者存在食物变态反应。AD患者的食物敏化率为30%-80%(具体数字取决于具体人群),但实际确诊的食物变态反应率远低于此。
以上研究结果强调:在无确切临床线索时不宜从膳食中随意剔除食物,也不宜仅依据皮肤或体外试验结果阳性或阳性病史就长期(与出于诊断性目的的短期食物禁忌相对)杜绝某些食物。
试验结果需与临床病史及临床反应性相结合(必要时可通过食物剔除/激发试验确认临床反应性)。对于确诊有食物变态反应的AD患者,消除食物变应原可使其得到显著的临床改善。患者应接受定期评估以确定食物变态反应是否已消除。
●虽然目前对于变态反应在特应性皮炎(AD,湿疹)中的作用尚存在一些争议,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变态反应对于特定AD患者起到一定作用。
本文是高歆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