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建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读书体会

怎样才能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发表者:师建国 人已读

父母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竞争日渐激烈,然而巨大的教育资源宝库——父母和看护人的语言,长时间以来被大众忽视。樊登读书会推荐的达娜·萨斯金德《父母的语言》将指导父母如何在与孩子日常对话中,用语言帮助儿童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让他们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达娜·萨斯金德Dana suskind)博士,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这个机构的缘由是,基于科学研究表明,发育中的孩子早期接触的语言数量对其大脑构造和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性格塑造及学习能力差异。她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杰出项目创新的领导者奖项。她是希拉里基金举办的“Too Small to Fail initiative”活动顾问,也是白宫结束成绩差距这一倡议的发起人之一,美国“Early Language Gaps: Sources And Solutions”白皮书的作者之一。本书是她30年的科学研究结晶。

1、 3000万的词汇差距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也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称为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早期教育的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最大化"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证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反而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育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但能开发孩子智力,还能改善亲子关系!

"三岁定八十"的真相是什么?

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真正原因是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如果能够在全世界推广,也许能够直接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

国际上很多亲子研究都着眼于父母对子女性格、品德等外在表现的影响,很少涉及对子女大脑发育的影响。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定八十",似乎就在揭示这个现象。虽然这句话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接受的人也有各自的解读,但看完了达娜·萨斯金德博士的研究后,我才真正明白"三岁定八十"的真相是什么。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父母语言对孩子的意义,用"语言"帮孩子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可能比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更加深远。

婴儿们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说,然而这只是表象,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一直要到孩子较大甚至入学之后,父母才会发现,有些孩子似乎特别聪明,反应敏捷;有些孩子即使很努力,成绩也无法提升;有些孩子对艺术敏感,有些孩子对音乐敏感,等等。

遗憾的是,当父母足以发现这些特点之时,孩子的大脑已经基本定型了。不同的大脑或者利于学习理工科,或者利于学习艺术专业,或者什么也不擅长。然而这台大脑机器,恰恰是父母以每一句话为材料,亲自搭建的。

案例1. 扎克和米歇尔

扎克和米歇尔先后由达娜·萨斯金德植入了人工耳蜗,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学习潜力和社会表现差距巨大。为何相同的年龄、智力和手术操作,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扎克家境更好,先天条件更优吗?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达娜·萨斯金德逐渐发现,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然而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早期的语言环境直接决定了孩子日后的社会表现。

父母语言的力量。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孩子日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错过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和其他同学有差距。不同家庭语言环境的差距可以达到3000万个词汇,如果稍不注意错过了句子中某个熟悉的词汇,孩子们就会难以弄清下一个词汇的意思。研究人员称 "仅仅几百毫秒的优势就为孩子赢得了学习的机会。"

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200万的词汇学习差异。

在此基础上,低收入家庭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只有高知家庭孩子的1/2

1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87句话/小时,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 301句话/小时,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78句话/小时。

2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500万个单词,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300万个单词,相差3200万单词!

3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1116个单词,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525个单词,相差591个单词!

2、 语言对大脑的塑造

语言的力量:从思维能力到人生观。"父母语言"的定义具有迷惑性,因为"父母语言"的神奇作用远不止简单的词汇导入。根据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语言会影响孩子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以及孩子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且孩子的毅力和道德品质也会受到影响。科学证明给你看,父母的语言怎么刺激孩子大脑发育!

案例2.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我们都是星尘。这句美丽的话语出自美国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据说,数十亿年前,恒星爆炸产生了构成我们生命的重要元素,再历经时光变迁,人类终于得以成形。人类是星辰之子,在我看来是几个世纪以来关于人类最浪漫的发现。卡尔不只是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还是科幻作家,著有数十部科普读物,被亲切地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公众科学家。最令人艳羡的,是他还拥有一颗以他命名的小行星萨根

优秀的人总有之所以优秀的缘由,卡尔也不例外。他谈及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影响,不是师从巨擘,不是勤奋钻研,当然其成就离不开这些,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在还不了解天文学时,卡尔就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这时,那对贫穷且对天文所知甚少的父母给予了他毫无保留的支持。卡尔说,当自己回首往事时,他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来自老师,而是源于对科学几乎一无所知的父母,他们对自己的教育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卡尔记得小时候,做裁缝的爸爸用工作中积攒下的硬纸板教他写数,记得父母带他参观世界博览会,记得自己打碎了别人家的玻璃,没有受到严厉地责骂或惩罚……

案例3. 日野原重明

而在世界的另一头,日本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两三岁时,一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会躺在地上又哭又闹。他的母亲没有训斥吼叫,总是敦厚温暖地笑着说:这孩子长大了是会成为了不起的人,还是会变成一个大无赖呢?日野原先生说,他一生最感谢母亲给予他自由和全然的信任,她一直相信重明是一个不用管就会自觉的孩子。她一直耐心地等待着他长大成熟的那一天。父母无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师者。他们犹如种植者,也是阳光,把孩子这颗种子养大成人。很多时候,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就慢慢变得和他们一样。

1了解早期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并非空穴来风。父母能给予孩子正面的能量陪他们跨越坎坷,披荆斩棘,也能传递负面的影响牵绊他们往后的人生。

为什么"输在起跑线"

"3000万词汇倡议"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

美国很多研究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社会所谓的学前教育期,在时间上实际已经晚了。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并不是教育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检验。

研究还发现,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所以,当孩子正式进入学校以后,他们的学习能力便会体现出显著差异。有些孩子并非不努力,但是他们成绩就是不好,理解知识就是比别的孩子慢,等等。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孩子的起跑线不是重点小学,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愿不愿意跟他多说话,是父母愿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的,科学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去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2)为什么父母的词汇有这么大的能量?

脑回路的构建: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1000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但是,这些神经元需要关键性的类神经连接,如同无数个独立的电话亭需要连接线一样。

儿童从出生到3岁时,大脑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然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类神经连接如果长期保留,那么大脑将不堪负荷。因此我们的大脑将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淘汰较弱或不经常使用的部分。

其带来的让人难以置信、错综复杂的大脑回路便是大脑的构造,影响孩子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在记忆力、动手能力、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毅力、当然还有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将为孩子日后的社交、情商和认知能力的开发奠定基础。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多跟孩子说话。

到三年级时,孩子之间会产生显著的"成绩差距""学术落差"(achievement gap)。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能够预测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

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

其实,最无价却昂贵的是父母的语言。在孩子3岁以前,父母越是积极的多跟孩子说话,孩子的神经元连接越丰富,意味着孩子越聪明。很多家庭,孩子都是交给电视或者手机,缺少交流,很容易形成不顾他人感受习惯,行为规范更难矫正。父母不要老是抱怨孩子各种坏习惯,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认真地去教过他。

3、优化孩子大脑的的亲子沟通术——“3T原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渐渐变成孩子未来的样子。不恰当的表达,不合适的举动,都可能无意中潜入孩子的意识,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研究表明,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孩子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形成影响巨大。最好的教育不是学校,而是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次交谈和互动。为人父母都愿望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他们心中怀着满满的爱。但光有爱远远不够,还需要正确的教养方法。

如何和孩子对话互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潜能?《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告诉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对话,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其大脑潜能,即“3T”原则:

1共情关注(TUNE IN

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是指父母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多在乎孩子的感受,再用语言描述他的感受情感。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感,会把注意力放在被下达的任务上,他们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参加了某项活动,那么他们就很难在这项活动中学到词汇。 儿向语言是用来获得幼儿关注的良好方式。儿向语言也叫婴儿语,即像孩子一样夸大语音的说话方式。比起成人语,儿向语言更加音调优美、韵律动人、措辞简练。据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11~14个月大的婴儿一直在接受儿向语言,在他们两岁时能掌握的词汇比接受成人语的婴儿多两倍。只有先吸引婴儿的耳朵,才能让他关注说话的内容。

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新生儿被晾在一边,任其哭闹的话,他的大脑就将遭受负面的影响,导致学习能力变弱、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变差,无法信任他人。严重的还能引发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健康隐患。

以前听过一个很老的广告。跟孩子在一起时,我5岁;和老公在一起时,我25岁;和下属在一起时,我35

所以共情的意思是,我也是个宝宝啊,所以跟宝宝讲差不多的话。

①会用叠词,比如宝宝抱抱妈妈、等儿化音跟孩子交流。

②会跟孩子做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游戏,比如躲猫猫,搭积木,然后夸张得大笑。

③会假装不懂得向孩子请教问题。

喜欢自言自语,喜欢喋喋不休,重复N次地描述一个物品。

除非关于健康和安全,不然,少用指令性的话,多提醒,多用建设性的平等的对话。

(2)充分交流(TURN IN和孩子沟通时怎样使用大量描述性词语

多跟孩子交流。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谈互动。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下四个方式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 描述日常活动。即一边干活,一边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么。这样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教孩子刷牙时,父母可以这样说:“到刷牙时间啦,我们谁先来?”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绿色的。” “现在我们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来,一点点挤。干得真棒!” “好,现在准备刷牙了,开始刷吧,从上到下。还要刷刷舌头。” 不用代词。称谓对孩子的词汇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能去那儿把那个带回来吗?”,即便是成人也会感到迷惑不解。同理,父母和孩子讲代词,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孩子接触到的语料越丰富,他听懂词汇、理解词义的能力就越强,使用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谈论的都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年岁稍长后,他们就会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没看见或未曾体验的事物,这样的语言叫作“脱离语境的语言”,是一种非现实的交流。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要求说话人具有高级的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回应能力。这种高阶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使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脱离语境的语言”训练。比如和孩子聊聊一起做过某事的经历、孩子喜欢的玩具、以前认识的小伙伴等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如果他能很好地理解和回应“脱离语境的语言”,那么日后他在学校的成绩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扩句”。扩句就是指语言内容的拓展,是“充分交流”语境下的衍生物。这是以拓展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完整他们的表达,在他们现有的词汇水平上进行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对话。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说出有逻辑、结构复杂的句子,他首先必须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 具体操作为,在给孩子的回复上增加词量。孩子说出一个词的时候,父母最好回复两三个词;如果孩子说三个词,父母则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让爸爸把你抱起来?” 久而久之,这段父子对话就会进化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来吧。”

①比如描述洗澡的泡泡,可以叙述颜色,大小,数量,位置,空间,形状,过去,未来的变化,提问题。总之,父母描绘得越细致,次数越多,孩子就越能理解。

②比如,多在过程中称赞一个孩子的努力,而不要过多称赞他聪明。这有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③比如,双语教育可以从0岁开始,这不会干扰他的语言能力,反而会提高。

④比如,让孩子做选择,让他选立即得到一个棉花糖,还是过10分钟得到2个。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⑤比如,多请教孩子,多提引起思考的问题。

⑥比如,多向宝宝描述自己干的活,自己看得书,适当让他给予帮助。

⑦比如,让孩子多阅读,多讲故事给你听,书上的(可以指着读),听来的,生活中的事。

⑧不仅是数学和阅读,还有艺术。前者是规则的学习,而后者更是创造力。

3)轮流谈话(TALK MORE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与孩子轮流参与讨论?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爸爸妈妈轮流谈话,就是谈的人多。二是家长孩子轮流谈,也就是跟宝宝谈话,要有宝宝的回应,这样才是有效的对话。

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从婴儿时期成长而来的孩子可能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不明白的词语,可能因为是孩子自创的,也可能是由于发音不完整。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音信息,认真回应,在孩子回答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是所有的话语都利于谈话的展开。父母应该多开展开放式问题,而非限定式问题。“这是什么?”“球的颜色是什么?”“牛怎么说?”等询问定义、类别的疑问句,对谈话的轮替以及孩子词汇的积累没有益处。同样的,能用简单的“是”“否”作答的疑问句也存在这个问题。孩子只需要在脑海中搜寻那个熟悉的词语即可,不需要花额外力气。 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3T”原则将传授父母怎样在对话中塑造孩子的大脑,开发他们的智商、情商、沟通力、学习力、思维方式和自控力等多种能力,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3T原则优化大脑发育的亲子沟通。不管父母在跟孩子谈论尿布的气味也好,花朵的颜色也好,或者三角状的物体时,3T原则都应参与其中。因为语料丰富的早教语言环境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rns)。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培养等方面,3T原则也能发挥相当的引领作用。

除了3T模式,另外一些话和几个故事也给人们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95%的行为都会模仿爸爸妈妈。中产阶级的父母会有更多语言上的交流。他们会让孩子多进行"头脑风暴", 多打"口水仗" 以及"文字游戏" 来锻炼他们。

另外,还有一个第四个T:TURN IT OFF -关掉它 ,把电视和手机关了。因为电视和手机这样的工具,虽然也能和孩子说话,但是它完全不三T,不关注,不交流,不轮流。孩子通过你和他所做的反馈,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这才是他情商增长技能提升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机前面的孩子情商低的原因,在学校里爱打架,因为他不知道别人会痛,他没有跟别人互动,感受不到别人的想法。

美国的数学是比较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学数学学的太晚。学数学还是要趁早。如果父母整天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的自控力就会下降。因为他不认为这些东西需要我管,他不会去探索规则,不会去尝试自己掌控这件事情,所以他的自控力就会下降。所以一定要减少命令型的语言,改成建议提示型。你可以做提示,可以提建议,可以告诉他因果过程,但是你要让他自己尝试着去控制自己的人生,这时候他的自控力才会不断地增长。

善良 同情 道德 ,用更多的名词来跟孩子沟通,而不是动词,你会发现孩子更容易接收这些道德的观念。在我们批评一个人的时候,要学会基于一个人的行为的批评,而不是基于人格的批评。如果连善良,自控力,思维模式,包括数学这些最重要的东西都跟3T原则有关的时候,父母的语言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上非常重要的资源,父母和教育者是一切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43T原则的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也就是对孩子说什么?

①培养数学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你发现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

充分交流:你的小裤子上有5个口子,能帮妈妈/爸爸把它们数出来吗?1个,2个,轮流谈话:让孩子负责扣纽扣,而你负责数数。

②培养空间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你发现孩子喜欢一个满是泡沫的浴缸。

充分交流:泡沫就像是一床巨大的白色被子。你看你的手臂上的泡沫,排成了直线的样子。哇,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圆圆的泡泡岛,它的四周都是水。现在泡泡慢慢靠近了你的手,但离你的脚趾还很远。

轮流谈话:看看,你满手都是泡沫。除了你身上,哪里的泡沫最多呢?现在看看你的毛巾是什么形状?对,是正方形。现在我们把肥皂放在毛巾里。你看,正方形里包含着一个长方形啦。

③培养自制力与独立思考的对话

共情关注:你注意到刚刚起床的孩子,急着要去看外公。

充分交流:来,我们把衣服穿好,待会儿就要去看外公。这里有条紫色的裙子,还有一条粉色的。紫色的上面绣有漂亮的花朵,而粉红色的带有荷叶边。

轮流谈话:你想穿哪一条?粉色的吗?我以为你要紫色的那一条呢?你喜欢这条裙子是因为它有口袋吗?原来如此,这样你就可以把外公给你的糖果装进去了。粉色最好,因为它最适合用来不停地转圈。

4、可强化孩子学习能力的语言模式

唤醒潜能: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希望。有证据表明,贫富差距可能使孩子们学习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导致大量的公共资金流向了学前教育项目。但儿童教育的问题不简单是个经济学问题,不论贫富,语言环境都只和家庭、父母相关。《父母的语言》表面看来是在讲述孩子和智力的可塑性,但其核心是关于父母重要而强大的作用。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起跑线的抢夺游戏,而是终生你追我赶的竞技,是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期许。

重视父母的语言,融入育儿文化。每一个父母的耳边都会回响着:"和你的小宝贝说说话吧,好好说,你的小宝贝会有所回应的。"

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再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没有强大的执行功能和自制力,单靠“智力”因素孤军奋战是不科学的。

沉默的父母,难以爆发孩子响亮的人生。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也不是重点小学,孩子的起跑线是3岁前父母愿意不愿意跟他多说话,父母愿意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的、科学的、肯定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本文是师建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