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前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当尿毒症遇到中医

发表者:丁向前 人已读

当尿毒症遇到中医时

一、 脾胃衰败型(较重类型)

症状:恶心呕吐不止,食入即吐,皮肤瘙痒,口内有尿味,水肿或者腹水较重,体倦乏力,嗜睡神疲,舌质胖白,边有齿痕,脉沉滑无力。

病因:湿浊犯胃 浊气上逆

治法:健脾和胃,止吐除湿

方子:

党参30 炒白扁豆15茯苓15炒白术9 炒白芍10白茅根30 法半夏9砂仁6木香5竹茹10炒神曲12炒麦芽12炙甘草6生姜15陈皮9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注意:如果呕吐不止,不要多喝中药,小口慢喝。如果把中药都呕吐出去了,那么继续热热汤药,然后再喝,少喝。坚持喝。

如果身体虚弱到极致,可以喝人参汤补元气,然后再喝汤药。

如果四肢冰凉,大汗不止,心跳气短,呼吸窘迫。可以用参附汤(人参10克 制附子20,制附子先熬90分钟,然后放人参继续熬)

如果吃了以上方子后,呕吐减轻,饮食变好。但是水肿或者腹水较重,可以停服上面方子,换真武汤加减方来加强利水。方子为:炒白术12茯苓皮30炒白芍9大腹皮12泽泻10猪苓10车前子12陈皮9生姜皮9薏苡仁12桂枝8 制附子9.。女性水肿要加当归10茺蔚子10泽兰10(月经期间不要加这三味药。)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小时,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如果用了这个方子水肿还是不消除,那么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麻黄10克 细辛1.8克 桂枝4.5克 。

如果服用真武汤加减方一个月之后,水肿或者腹水减轻,但尿蛋白略高,可以配合金匮肾气丸慢慢调补。用炒白扁豆30 红饭豆30 炒白术15 麻黄2 黑豆15 炒白芍10炒黄柏6 地骷髅15 干姜10 土鳖虫6 木通6 炒知母6 仙灵脾12 巴戟天10枸杞20 菟丝子10 杜仲10玉竹9胡桃肉10五味子6 肉苁蓉1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一天两袋,冲服金匮肾气丸服用半年。

二、 阳衰阴亏型

症状:头晕耳鸣,四肢逆着冷,心悸气短,腰酸疲惫,小便不利,舌胖无苔或者舌苔薄白而光。

病因:肾阳衰微 真阴不足

治法:养阴补阳利水

方子:生脉饮合肾气丸

熟地9 山萸肉9茯苓12仙灵脾9山药9枸杞12肉桂5(后10分钟下)制附子6 党参12五味子9巴戟天9肉苁蓉12麦冬9泽泻9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小时,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如果有水肿可以加炒白扁豆15茯苓皮30 大腹皮12生姜皮9 薏苡仁12如果水肿不消,可以加麻黄10 细辛1.8 桂枝4.5

三、 脾肾两亏型

症状: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失眠,视力减退,面色苍白,脉沉弱。

病因:脾肾两亏,心血不足

治法:补肾健脾 养心安神

方子:四君子汤加减方 熟地9 枸杞12 五味子9 党参12 炒白术12茯神9炒枣仁12远志9 炙黄芪18当归9 炒白芍9陈皮9柏子仁9炙甘草6这是一付的量,有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服用后如果舌苔逐渐增多,可以少加点金匮肾气丸,正常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失眠严重或者做梦,加琥珀6(打粉冲服),生龙骨12生牡蛎9山萸肉12。

如果有水肿可以加炒白扁豆15茯苓皮30 大腹皮12生姜皮9 薏苡仁12。如果水肿不消,可以加麻黄10 细辛1.8 桂枝4.5

四、 扶正固本型

症状:基本这个类型是尿毒症的危险期已经度过,属于病情稳定,但是体质很弱,肾功没有完全恢复。

病因:久病耗伤肾气和气血

治法:补肾养气血

方子:用炒白术15 麦冬15枸杞20核桃仁12党参12 炙黄芪18 当归9 巴戟天10 仙灵脾12 肉苁蓉15炒白扁豆12 薏苡仁12 黑豆12 陈皮6 猪肾50 砂仁3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一天两袋,冲服金匮肾气丸。

如果是小儿肾炎水肿消失,但是尿蛋白高,那么不要用这个方子,因为小儿往往是脾运化不足和肾阴虚造成的。可以用山药12 炒白扁豆9莲子肉12薏苡仁12芡实12黄精9黑豆9龙眼肉9炙黄芪12炒白术12这是一付的量,有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2、回复群友疑问:过敏性皮炎

症状:脸上突然红肿,发痒流水,主要在眼部上下眼皮和鼻部最明显,大片红斑,红斑上有很多密集的丘疱疹,有一部分渗出水来,有糜烂,结的痂是黄色的。双手和前臂也有类似症状。舌苔发黄。

病因:湿热上壅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利湿

方子:生地30 淡竹叶9金银花9 连翘9丹皮9赤芍9黄芩9蒲公英10泽泻9车前子9木通6六一散9 如果便秘严重加大黄6,如果不便秘加大黄3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六一散如果药店没有卖,可以去淘宝上买。同时可以用生地榆30克熬水用手帕蘸着湿敷患处。


本文是丁向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