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梁 三甲
陈梁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特诊中心

莫让儿童抽动症误了孩子终身(深圳特区报2010年12月21日B8)

9485人已读

孩子无故眨眼、缩脖、皱嘴角?家长要当心—— 莫让儿童抽动症误了孩子终身

版次: B08 版名: 天天健康 专栏:


2010.12.21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永新
孩子无故眨眼、缩脖、皱嘴角?当心患了儿童抽动症!据深圳市儿童医
院中医科主任陈梁介绍,近年深圳孩子患发抽动症的比例逐年上升,很多患
儿因误诊或其他原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甚至
使抽动症这一在少儿时患发的病症伴随着患儿的成长而进入成年时期,从而
影响到人的一生幸福。据介绍,中医药加针灸是目前治疗抽动症的有效方法。
 
病因及诱因 遗传、心理刺激
深圳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偶尔发现,自己班上一名平时举止很庄重的
女生,近一段时间来突然变得爱无缘无故眨眼睛、缩脖子、抽皱嘴角。起先
老师以为这个孩子可能是患了感冒、鼻炎或什么病使得身体哪里不舒服才这
样,所以当时并没在意,没想到一周后,这个孩子无故眨眼、缩脖、抽皱嘴
角的频率越来越高,老师问她哪里不舒服她也说不出,这才让老师变得警觉
并为此与该生家长沟通。“我也是最近一周才刚刚注意到孩子的这个问题”,
该生的母亲表示,由于自己工作忙、家庭又新近遭变故,以至于忽略了孩子
的这个小变化。在老师的提议下,该生家长带孩子去看了医生,医生说,这
位同学是患了儿童抽动症。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陈梁主任介绍: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是
一种以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抽动多表现为一种反复以同一方式
出现的突然的、不自主的、快速的动作或发声,一般在18岁以前发病。“因
大多数病人对他们的症状是有控制力的,因此有时有的患者能控制自己几秒钟
或数小时不出现明显抽动,但最终还是会显露和爆发出来。”
 陈梁主任认为,医学界虽对抽动症有过多年的研究,
但至今未能揭示出明确的发病原因,而这也正是造成抽动症难治的主要原因
。但一般来说,医学上比较认同该症具有一定遗传性,而且男孩的发病率高
于女孩。曾有研究表示抽动症患儿存在轻微脑功能障碍,但近年发现存在此
体征的患儿仅为少数。
“如果说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那么对孩子后天的人为刺激,比
如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对孩子的打骂、冷落等,则完全是大人们应该想到
和可以努力避免的。”陈梁主任向记者举了一个病例:今年夏天,一位在某国
企担任重要职务的妈妈突然遭遇老公外遇、进而被逼离婚的家庭变故,她9岁
的孩子在得知父母离婚消息后的半个月内,突然出现抽动症状。陈梁认为,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一家一个,他们一般从一出生下来就受到一众亲人的包
围、宠爱、注视,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突然会被“釜底抽薪”——原来
的一家三口突然有一个重要成员不再回家来了,紧接着曾经陪伴在身边的一
方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突然从此从视线里消失了,而留下来与自
己相依为命的那个人——爸爸或者妈妈,也突然变得抑郁、消瘦和易怒,孩
子们就是在这样的变故下突然变得心事重重,甚至在几天内突然“早熟”了。
“我担心他们都不要我了……”一位患儿这样对医生说。专家指出,父母离异
、受到严厉责罚、不再被宠爱和关注等因素往往成为孩子患发抽动症的诱因。
 平均发病年龄 6岁半到7岁
“抽动症平均发病年龄6岁半到7岁,这一时期家长们要特别留意孩子的
健康状况,许多抽动症患儿初发病时常表现为嗓子痒,父母一旦发现后,应立
即给予心理安抚,帮助放松情绪,并找出相应可以接受的动作来代替抽动。”
陈梁提醒,为了避免孩子抽动症的发生,家里的人甚至要从母孕期间就注意帮助
孕妇保持情绪平和,同时,婴儿出生时避免使用产钳,以免对婴儿脑部造成创伤
从而诱发本病。
“虽然说抽动症一般发生在小儿身上,但也有成年人因生活压力、情感受伤
而出现抽动症的病例。”陈梁主任表示,这些患者的康复问题也应引起医学人员
关注。他特别提醒那些遭遇各种不幸与打击的人们,一定要加强心理调节,多向
亲朋好友靠拢寻求关爱与帮助,避免患上抽动症。
 治疗误区 误诊、药物乱用
一位6岁的男孩因频繁耸肩、翻白眼而被家长带到医院求治,用药十几天后,
耸肩翻白眼的动作消失了,但是又开始向左歪嘴角,随着嘴角向左一歪,左眼也
跟着一挤一挤,同时,喉咙里开始不断出声,时而清嗓、时而哼哼。家长说,孩
子到晚上睡着后竟然还有手脚不时猛然抽动的症状,睡中有时还耸一下肩部。这
位患儿的家长说,孩子在两年前只出现抽动症的轻微症状,当时不懂是什么原因,
就去家乡小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因为看动画片导致的,因此家长没有引起重视。
没想到过了两年后,孩子突然发展到开始耸肩翻白眼了,去到大一点的医院检查,
才知是抽动症。于是,医生为该患儿开了盐酸硫必利片、地牡宁神口服液、小儿
喜食糖浆等多种西药,并嘱要坚持服用一年半。“结果用药后,孩子每天一到下午
就打不起精神来,晚上刚吃过饭就要睡觉,而且是耸肩翻白眼的动作刚消失,就发
现又有了歪嘴眨眼等其他抽动情况。”孩子家长说,没办法之下才来到儿童医院找
中医科大夫。
 陈梁主任认为,不少患儿就像这位患儿一样,在抽动症出现之初并没有得到及
时的确诊,相反被一些对抽动症情况不了解的医生误指给一些并不奏效且还有副作
用的治疗方法。此外,像上面举的这个病例一样,不少患儿后来虽被确诊了,但一
部分人却又陷入药物乱用的不幸。一些患者也曾向记者反映,他们在长期服用氟哌
啶醇、安坦等西药后,人近乎变得迟钝、痴呆,而病也没见好转,因此不知道该怎
么办。
 早期治疗很重要 药物、针灸、心理
 陈梁主任提醒,抽动症的早期治疗很重要,
特别是其症状被周围人看作很稀奇古怪、令人不安时,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而且,父母、监护人要避免吓唬孩子,应给他们具有安全感和爱的温暖的生
存环境,多从心理上给予健康呵护。陈梁介绍说,治疗抽动症临床常用的药
物有氟哌啶醇、可乐定、氟奋乃静等多种,但这些药物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副
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服用。
此外,医生们还可尝试使用教会患儿用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动作,来代
替抽动,同时用帮助放松心理等来减轻抽动的次数和程度。如果患儿因抽动
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困难时,可以考虑为患儿寻求特殊教育,如在娱乐
室里进行教学等
而中医认为,抽动症与小儿肾气未充、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有关,因此中
医们常用针灸、穴位按摩等来治疗抽动症,临床上常取得惊喜效果。

陈梁
陈梁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特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