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洪海裕 三甲
洪海裕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警惕儿童听力的“小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防治

2562人已读

“洪医生,为什么我家宝宝看电视老把声音调得那么大?!” “为什么我家宝宝说话老是那么大声?!” “为什么有时候叫我家宝宝他好像没听到?!” 好多家长朋友经常在专家门诊这样问我。家长朋友们要注意了,小朋友可能是听力下降了,有一个叫“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偷”正悄无声息的偷走小朋友的听力。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不流脓的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病理表现为中耳腔积液。它是儿童致聋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家长朋友要及时给予重视,警惕这个偷走小朋友听力的“小偷”。

那小朋友为什么会患分泌性中耳炎呢?

总体来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耳朵与鼻子之间的通气管(咽鼓管)的功能状态有关。儿童的咽鼓管相对成人更平、更短、更宽;小儿抵抗力差,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分泌物就容易经咽鼓管逆行到中耳腔,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部分小朋友游泳时不注意,脏水也容易经咽鼓管跑到中耳腔,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更重要的是,很多学龄期前后的小朋友经常伴发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明显增生时会堵住咽鼓管口,导致其通气受阻,这样中耳里面的气体无法得到及时补充,逐渐形成负压环境,在外界正常大气压作用下,鼓膜会被压迫内陷,明显影响声音的传导;而中耳腔长期负压会慢慢出现中耳渗液,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说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元凶!

那小朋友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会有什么表现呢?

处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的小朋友,常常会诉说耳痛而哭闹,大一些的小朋友会描述耳鸣、耳闷等不适。但是大多数孩子往往由于年龄较小, “有苦说不出”。当家长朋友注意到孩子反复出现注意力下降、反应较前迟钝、看电视时需要调高音量、大嗓门说话等改变时,就要及时带小朋友就医,考虑是否患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这时的体征表现为:鼓膜充血或内陷,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鼓室积液征阳性,这时可见鼓膜呈淡黄或琥珀色,当积液未充满鼓室时可见气液平面。我们还会用无创性的声导抗测试来帮小朋友确诊。声导抗检查结果平坦型(B型)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说明中耳腔有积液;负压型(C型)代表鼓室负压,说明咽鼓管功能不良。

那小朋友得了分泌性中耳炎该怎么治疗呢?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我们会采用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短期使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我们会采用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短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喷鼻、减充血剂滴鼻、黏液促排剂等药物;同时会根据病因,积极治疗鼻-鼻窦炎、咽炎、扁桃体、腺样体炎等相关疾病。如果经过规范治疗3个月,病情仍反复;或者治疗期间无明显效果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通常我们根据病因,会采取腺样体切除、鼓膜穿刺冲洗、鼓膜置管等术式。腺样体切除目前多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患儿出血少、恢复快;而鼓膜穿刺和置管,可以快速解除中耳负压,改善听力,维持中耳粘膜的正常功能。

最后,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儿童疾病千万种,分泌性中耳炎第一条,不及时规范干预,听力损失两行泪”。


洪海裕
洪海裕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