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抑郁焦虑治疗应该多久为宜?
不少抑郁焦虑患者到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虽然认可医师诊断和治疗方案,但对于医师提供治疗的时间有一定抵触,不愿意把药物用到医师建议的疗程时限。结果有不少患者造成症状复发或治疗失败,功亏一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仔细分析起来,各种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对疾病的本质认识不够和对用药的恐惧心理所导致。下面就来一一分析。
1、抑郁焦虑发生的本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因为某些和精神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紊乱而导致,常见的有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的产生不足。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A可以提高一些正面的情绪如开心、活力加强、注意力集中、警觉性增高等;5-HT可以阻止负面情绪增高如沮丧、自责、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出现。如果这些递质减少,抑郁就会发生。除精神情绪问题外,抑郁还可以造成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失眠、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腹胀、食欲减退、怕冷、尿频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而药物治疗的核心就是纠正这些紊乱的中枢神经递质,达到改善抑郁的目的。
2、既然抑郁焦虑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那么就需要药物维持一定剂量和时间,因为神经递质在身体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但部分患者因为想法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才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常见有1、急功近利型:总希望像感冒发烧一样,吃药烧就退,病就好了;2、怕成瘾型:治疗精神类药物吃了就上瘾,终身离不开;3、护肝保肾型:总会认为“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伤肝肾,对身体不好。其实,这些想法是多余的。首先,抑郁焦虑是一种低治愈高复发的慢性病,用感冒的思维去治疗是治不好的,因此一般疗程第一次都在1年以上,然后医师会根据恢复的情况指导撤药和停药。其次,抗抑郁焦虑药本身没有成瘾性,之所以离不开恰巧是不按医嘱用药出现症状反复发作的结果。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药物不断研发至今安全性已今非昔比,对肝肾的影响已经很少,伤肝肾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通过上述分析,大家应该知道,对抑郁焦虑的治疗一定要树立慢病思维,只有按医嘱“足量足疗程”认真服药1年以上,才能把抑郁和焦虑症状彻底控制住,还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事实上大部分患者还是能遵医嘱服药,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成功结束治疗,回归正常生活。
本文是吕志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