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小红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皮肤科
中药加糖要慎重
2619人已读
糖实际上也是一味中药,早在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小建中汤里,就有“饴糖”这味中药。据考,饴糖是以淀粉质的粮食谷物(糯米、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味甘,性微温,入脾经,能够补虚乏、养脾胃。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用来补中益气,顾护中焦脾胃。所以,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看,糖一直都是一味药,在组方配伍里加糖,不是为了调味,而是为了功效配伍。
中医在诊病用药时是辩证论治的,将疾病分寒、热、虚、实证,热病用凉药,寒病用热药。白糖性凉,可以去“火”;红糖性暖,可以祛寒。民间流传的药方中,用白糖煮茶水用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头水用以祛寒、治感冒等等。
有些药物虽苦,但苦味起着一定药理作用。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体分泌,如果嫌药味苦而加糖后饮服,这种作用就减少或消失,药效也受到了影响。例如瓜蒂散是一种苦味催吐剂,以苦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加糖服用就有可能使药物失去药效。所以,这类药不宜加糖服用。如果不是为了上述治疗作用,而是单纯因为太苦,难以下咽的话,可以稍加点冰糖以缓解苦味,或者服后含一块冰糖去去口腔内的苦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