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启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25%男性都咨询前列腺疾病,该从哪里治起?

发表者:曾令启 人已读

提到男性健康问题,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前列腺”,据调查,前列腺炎是困扰男性最多的问题之一,泌尿男科就诊患者中将近1/4咨询过相关问题。 “错综复杂”的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常见于成年男性的症候群。相当一部分久治不愈的患者是治错了,没有治到准确的点上,越治越不好。

据资料统计显示约有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在我国约占泌尿男科门诊的8%-25%。

尿频、尿急、尿不尽,下腹坠胀疼痛不适,每次上洗手间都成为一种煎熬,这都可能是前列腺炎的表现。进而还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可以影响性功能,甚至给众多患者,特别是年轻的男性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抽丝剥茧”般的诊断

诊断前列腺炎并不困难。

第一步:详细、准确的询问病史、症状特点之后,结合专业医生的查体、尿液或前列腺液的化验检查,可以对前列腺炎做出一个初步的排查。

第二步: 由于前列腺炎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种类繁多,所以在开始治疗之前,需要进行泌尿系统B超等辅助检查,排除其他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

最后,由专业医生针对不同诊断分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足够的治疗信心及耐心,前列腺炎的痊愈之日可待。

那么,不同分型治疗差别在哪?

前列腺炎的诊断分型,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是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制定的分型方法:

I型 |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症状主要为起病急,突然发热,可伴有持续显著的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血或尿液的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主要是应用广谱抗生素,对症和支持治疗,必须由医生指导进行规范治疗。

II型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疼痛不适等,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尿液或前列腺液的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根据尿液或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口服敏感抗生素为主,疗程一般为4-6周,可以结合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中成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或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改善症状,要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并调整药物方案。

III型 |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此型最常见,约占所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90%以上。主要症状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也就是小伙伴们常说的“下腹部”)疼痛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以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不适症状和性功能障碍,有时也会伴有血精、终末血尿、尿道分泌物等。

治疗:可以应用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中成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或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改善症状,对于IIIA型患者则需加用口服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疗效反馈调整方案。

IV型 |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此类患者通常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做前列腺相关检查或手术治疗(如前列腺电切术)时才发现炎症证据。

治疗:一般无需治疗。

温馨提示:

对于II、III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以上述规范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为主,也可以选择其他的一些辅助措施,比如前列腺按摩、生物反馈治疗、热疗等,但是强烈建议患者谨慎选择医院医生,一定要有正规、专业的临床医师进行指导,切勿盲从!

4种人最易患前列腺炎

① | 久坐少动的人

前列腺的位置决定了在很大程度上是坐在前列腺上的,长久端坐直接压迫会阴部导致前列腺负担较重,前列腺慢慢充血淤血,不利于前列腺液的排出,容易诱发前列腺炎。

② | 经常骑车的人

骑车的特殊体位会挤压尿道和前列腺,引起前列腺局部的充血、炎性反应。

③ | 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

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烈酒等,可导致会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促使前列腺和膀胱颈充血水肿,进而引起前列腺液排泄不通畅、尿液反流致细菌性前列腺炎等,尤其对已有前列腺炎的患者,可使患者病情加重。

④ | 性生活不规律的人

前列腺分泌排泄的前列腺液是组成精液的成分之一,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长时间禁欲都会引起前列腺局部充血、水肿,从而导致前列腺炎发病。

8句话预防前列腺炎

保持规律性生活。

不要滥用抗生素。

忌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正确对待前列腺炎,一定要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多饮水,不过度憋尿,保持排尿通畅,有利于前列腺分泌物的排出。

注意会阴局部保暖,同时注意避免挤压会阴、前列腺部,体型较胖者避免穿紧身内衣裤。

注意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久坐或长时间骑车,防止过度疲劳,预防感冒,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对于已确诊的泌尿生殖感染,如睾丸附睾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应积极治疗,保证排尿通畅,以避免继发前列腺炎。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