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CCN 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9.1版更新解读
2018年11月8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 2019.1),《指南解读》率先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与大家分享。新版指南主要对胰腺癌的全身治疗方案进行了分类及优先选择排序,新增了“支架管理原则”章节,以及补充了基因检测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运用说明,具体如下:
1.检查(PANC-1)
●对于存在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的确诊,强调了活检部位首选转移灶。
●基因检测
►所有胰腺癌患者,都应考虑进行胚系突变检测;
►对于那些有癌症个人史、胰腺癌家族史或临床怀疑存在遗传易感性的患者,都建议进行胚系突变检测。
►对于适合接受抗肿瘤治疗的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考虑行体系突变检测。
2.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路径(PANC-2)
●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如果考虑接受新辅助治疗,新增强调了必须在新辅助治疗前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活检。
●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指征:由“对于高危患者考虑行新辅助治疗,首选参加临床试验”,改为“考虑新辅助治疗,尤其是高危患者”,扩大了新辅助治疗的指征。
3.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路径(PANC-7)
●全身状况良好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建议,新增了一点说明:
►如果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应将患者转诊至有大量手术经验的胰腺治疗中心以考虑手术。然而,即使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原发部位的肿瘤通常在放射影像上也不会退缩。 如果放射影像学检查稳定且临床上CA19-9水平明显改善或下降,仍应将患者转诊进行评估。
4.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路径(PANC-9)
●对于胰腺手术野(床)局部复发的患者,治疗选择作了一些修改,修改后的可选方案如下:
►临床试验(首选),或
►全身化疗± 放化疗或SBRT(如果先前没有做过),或
►SBRT,或
►姑息和最佳支持治疗
5.诊断、影像学检查和分期(PANC-A)
●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新增了一条说明:
►最近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临界可切除患者和局部晚期患者中,影像学特征可能不是评估可切除性的可靠指标。可切除性和手术治疗的评估应在多学科团队讨论下个体化决策。
6.新增了“支架管理原则”章节(PANC-B)
●在计划手术前,不建议常规放置支架;然而,对于存在胆管炎/发热症状或存在严重的黄疸相关症状(强烈瘙痒)的患者、因任何原因(包括新辅助治疗)推迟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放置支架。
●首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引导下胆道引流。 如果不能行ERCP,可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法。
●支架应尽可能短。
●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只有在组织学确诊之后才能放置。
●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首选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因为这种支架可以被移除/更换。
●如果先前没有确诊,在ERCP期间,可以行胆总管刷检,并且可以行或重复行EUS引导下的活检。
7.全身治疗原则(PANC-F)
新版指南对所有全身治疗方案进行了分类和优先选择排序。具体如下:
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和复发患者的二线治疗
8.姑息和支持治疗原则(PANC-H)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在原来“推荐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优选于华法林)”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治疗选择:
►对于一些选择性患者,考虑直接口服抗凝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