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病孩子在治疗的过程中,蛋白尿复发可以预测吗?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本来好好的,孩子莫名其妙的出现蛋白尿了,有时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搞得家长和医生都措手不及,只能抽血检验,加激素,调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重新消除尿蛋白,结果费钱费时间,孩子也受苦了。那么,孩子的蛋白尿真的是莫名其妙的出现吗?是不是有些症状可以预测蛋白尿的出现,下面我跟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
中医认为孩子蛋白尿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气虚或者阳虚,不能收摄蛋白,以至于蛋白丢失在尿液里。一个是湿热和风邪,湿热和风邪影响了气对蛋白的收摄,使气的收摄能力下降,结果出现蛋白尿。肾病的孩子先天阳气不足,所以收摄蛋白的能力不足,往往在感染之后,气变得更虚,一下子就出现大量蛋白尿。这两个原因可以单独导致蛋白尿,也可以协同导致蛋白尿。
肾病的孩子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阳气虚呢?一般见于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感染之后,如孩子出现感冒气管炎或者腹泻之后,医生一般会给用一些寒凉的药物,如抗菌素,或者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结果孩子的感冒治好了,但是蛋白尿却出现了。第二是孩子因为服用激素后,身体感觉有内热,家长或医生长期用寒凉的中药和食物,伤了孩子的阳气。第三是激素逐渐减到小剂量,本来是需要服用含有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的中药的,结果孩子老是虚不受补,甚至还需要吃清热的中药,导致阳气不足。所以家长要注意了,如果孩子在上面的三种情况下,出现了气虚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孩子就可能出现蛋白尿,这种气虚的蛋白尿一般突然出现,一旦出现就加重很快,比如今天是+-,明天就2+,直至4+,而且孩子的尿很清,没有气味,尿量也没有减少。其实孩子因为阳气虚,在出现蛋白尿之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可能是几天,可能是一两个星期不等,家长如果仔细观察,在这个阶段孩子一般有下列相应的症状,如疲劳,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末梢不温,胃口差,甚至大便烂,夜间拉尿等。有这些症状之一就要高度警惕了,需要及时找主治医师来调整用药,一般可以预防蛋白尿发生。
肾病的孩子如果没有气虚,有湿热或风邪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蛋白尿。湿热和风邪,在中医上称为邪气。湿热和风邪对应于西医的感染和过敏,湿热的孩子有咳嗽,清嗓子,口气大,胃口亢进或者胃口不好,眼屎,经常烂牙齿或者口腔溃疡,皮肤常痒或起痘,大便臭糊状,或者有时干有时稀,尿黄臭,少,泡沫多,晚上睡眠不好,出汗增加,出热汗粘手而且臭。风邪的孩子有身痒,鼻痒,或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甚至感冒等症状。
肾病的孩子哪些情况下会出现湿热呢?一般见于下列二种情况:第一是孩子吃了有辛辣温补作用的食物,如辣椒,坚果,油炸食物,禽类,狗肉牛肉等,特别是长期或者一次大量的吃,往往会引起湿热的急性加重,孩子一般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尿变黄,变臭,变混,变少,泡沫多了,其次是有清嗓子,咽痛,眼屎,晚上睡不好了,接着就出现鼻塞打喷嚏感冒等表现,如果不及时调整药物,就会出现蛋白尿。这种因为湿热而出现的蛋白尿的特点是尿蛋白波动很大,有时重有时轻,尿蛋白今天是+,明天可能是3+,后天又降到2+,其实是受湿热的程度的影响,湿热重,蛋白尿重,湿热轻,蛋白尿轻。湿热出现的第二种情况是,医生开始用黄芪人参等补的中药时,其实用黄芪人参补很容易出现湿热加重而导致蛋白尿的复发,有时是一吃补药马上就出现湿热,有时是一两周后出现湿热症状,所以家长必须非常小心的观察孩子的尿和大便的情况,特别是尿的情况。一旦出现湿热尿,必须马上停用中药,其次服用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药,如土茯苓,赤小豆,玉米须,蒲公英,金银花,一般服用2-3剂,尿蛋白可以专阴。
肾病孩子的风邪一般来源于吃有导致过敏作用的食物,或者外感了风邪,比如热感冒,或者寒感冒。一般家长容易发现孩子的症状,因而治疗及时,导致肾病蛋白尿复发比较少。
肾病孩子顺利康复,是家长和医生最大的心愿,因此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症状,特别是阳虚和湿热的症状,及时处理,就会减少大部分复发的情况。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孩子开始用补的中药,特别是用黄芪时,2周内必须严密观察上火或湿热的症状。
本文是黄清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