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贫血,到底药补还是食补好?
最近好几个家长都问我小孩大便突然变黑是啥原因,仔细一问才发现是吃了补血药物---铁剂。后来我问家长小孩多大了,做了哪些检查确定的缺铁性贫血(IDA)?家长说小孩就只查了手指血,医生说贫血,所以开了补血药吃......我相信在广大的基层医院,甚至三级医院,这样的过度治疗都有发生,而且每天在发生!
今天江医生就给大家讲讲缺铁性贫血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对这个常见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和往常一样,先明确一下缺铁性贫血(IDA)的定义。
缺铁性贫血全称应该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NIDA),之所以加上“营养性”三个字,是因为这个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机体微量元素“铁”不足相关,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下降引起贫血的表现。
NIDA主要表现如下:
NIDA有几个特点:
1、好发于婴幼儿;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血清铁蛋白减少;
4、铁剂治疗有效。
下面,我就这几个特点加以阐述,便于大家理解。
NIDA好发于婴幼儿:其主要原因是生长发育快,乳类含钙丰富但含铁相较少,6月后机体存储的铁消耗殆尽,需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一定量的铁元素。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的种类繁多,医学上按照贫血时红细胞形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常规检查时,在红细胞的形态指标里可以查见红细胞形态,包含MCV、MCH和MCHC,小细胞低色素是指这三个指标都明显低于正常(具体参看《你会看儿童血常规报告单么?(第二集)》)。
血清铁蛋白(SF)减少:SF较敏感的反应了体内储存铁情况,SF<12ug提示机体缺铁,ID期已经开始下降,IDE和IDA期下降更明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IDA是机体长期缺铁导致的最终结果,在机体缺铁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检查结果。具体如下图:
NIDA铁剂治疗有效:首选口服铁剂,注意食物对铁剂吸收的影响(见下图)。少部分无法口服或者口服不耐受者可选用肌注。
治疗原则:①根治病因: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息肉等病因加以纠正。
②补足贮铁:铁剂(二价铁)使用至Hb恢复正常后2-3月, SF正常后停药。
补铁后治疗反应
•网织红细胞(Ret):2~3天升,5~7天达峰,2~3周后下降到正常。
•血红蛋白:1~2周后升,一般3~4周达正常。
*用铁剂3周后血象无改善,需要评估以下内容::
1、IDA诊断是否正确?
2、病因是否尚未消除,失铁仍大于补铁?
3、是否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添加了铁剂?
4、是否是假药?
最后,关于纠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到底选择食补还是药物治疗呢?一般,临床医生确诊为IDA,说明机体已经有长时间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若单纯加强富铁食物喂养(食补)已经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所以需要药物治疗,但是同时注意饮食中富铁食物的添加问题;如果宝宝并非确诊IDA,或者只在ID或者IDE期间,这个时候,并未出现明显的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实验室检查仅仅提示SF正常偏低或稍低于正常值,一般无需铁剂治疗,并定期随访。处于此阶段的宝宝,需要积极寻找导致机体缺铁的原因,并加以纠正,结合食补,即可防止IDA的发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江医生微信服务号“育儿芝士堡”。
本文是江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