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毛发移植的发展史

发表者:马兰花 人已读

毛发移植又称植发,俗称种发,是目前治疗脂溢性脱发男性脱发)唯一有效,效果持久的方法。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毛发移植的发展史

1939年日本人Okuda给烧伤患者植皮,意外长出头发,从而提出毛发移植概念。

1959年,美国Norman Orentreich描述了打孔移植,并提出了供区优势(donor dominant)的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治疗脂溢性脱发(男性脱发或雄激素源性脱发),该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但存在两个最大的缺点:供区瘢痕明显,影响后一次的切取;因为移植的毛胚较大,每个毛胚内含有毛囊7~9根,长出头发极不自然,呈洋娃娃状(doll-like)(The large punches resulted in a highly unnatural ‘doll look’ or ‘paddy field look’ over the recipient area; and in addition, the donor site on occipital area was full of punched out scars, thus making future transplants more difficult.

环钻移植,长出的头发效果不自然,呈现洋娃状

日本医生Hajime Tamura (1944)发现,移植物愈小,植发的效果愈好(the smaller the graft, better the result),文章在日文杂志发表,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这些发现并没有传入西方,这段时间西方学者仍采用环钻移植。

到了70年代,日本学者的发现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开始了微型毛胚和小型毛胚移植的时代,手术作了很大的改进,从枕后切取头皮条,制成微型毛胚和小型毛胚,植入受区,植发效果更为自然,同时头皮条的切取,避免了枕后大量的疤痕,不影响下一次切取。为了分离毛胚便利,设计了多头刀片,但又很快弃用,因为用多头刀片切取时,毛囊破坏太多

多头刀片multibladed knife

切取头皮条制成微型毛胚(micrograft) 和小型毛胚(minigraft)

1984年,Headington提出了毛囊单位的概念,进入90年代,提出了毛囊单位移植, 极大提高了成活率及单次移植株数,毛囊单位移植成为治疗脂溢性脱发的金标准。一次移植量大大增加,超过1000个移植物(MEGA-SEESIONS),避免了多次手术,节省供区。

本文是马兰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