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余人则
余人则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中医科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8)

5339人已读

86.补骨脂

Buguzhi

Fructus Psoraleae

[异名] 破故纸、和兰苋、胡韭子。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成熟果实。

[成分] 含黄酮类化合物、补骨脂黄酮( bavachim )、补骨脂查耳酮( bavachalcone)等香豆素类化合物、补骨脂素(psolalen)和异补骨脂素等,果实含挥发油20%、尚含脂肪油、树脂等。

[药理] ①心血管系统作用:可扩张豚鼠、猫、犬、兔、鼠等离体心脏的冠状血管,并能加强豚鼠及大白鼠的心肌收缩力,兴奋蛙心等。②止血作用。③光敏作用。④抗着床和雌激素样作用。⑤对平滑肌作用:补骨脂种子提取液对离体及在位肠管有兴奋作用,对离体豚鼠子宫则松弛。⑥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萎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瘫风、斑秃。内服:6-9g。外用:20%-30%酊剂涂于患处。

[不良反应] 有皮肤色素沉着现象。

[实例] 156岁男性,连续5天采补骨脂穗,每天约1h,出现手背部色素沉着。停采补骨脂穗后20天色素沉着退净。

参考文献

胡明灿.接触补骨脂引起色素沉着1.四川中医,1987,(4);41

87.灵芝

Lingzhi

Ganoderma

[异名] 三秀(《楚辞》)、苗、芝(((尔雅》)

[来源] 本品为多孔植物紫芝Ganoderma japanica(Fr.)Lloyd或灵芝Ganoderma lucidum ( Leyss ex Fr .) Karst.的子实体。

[成分] 紫芝含有麦角甾醇( ergosterol)、有机酸、氨基酸、葡萄糖、多糖类。赤芝含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活动减少,肌肉轻度松弛。②对血压有先降后升的双相作用,使尿量增多。③有止咳祛痰作用。④对肝有保护作用。⑤有强心作用。⑥调整免疫功能。

[功效及剂量] 滋补强壮,安神健胃。用于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内服:煎汤3-9g

[不良反应] 传统用灵芝,不良反应甚少见,而将其制成注射剂后,仅西安地区就相继发生27例休克等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2-30min即出现过敏。轻的有荨麻疹,瘙痒,心慌气短,胸闷,腹痛呕吐,喉头水肿。重者休克,脑炎。

[实例] 141岁男性,1975年注射灵芝曾有轻度过敏。1977年又注射1支后,10min失去知觉,血压测不到。抢救半小时血压恢复,但昏迷1周,深浅反射均消失,全身瘫痪,运动性失语。半年后伸舌仍右偏,半身不遂,不能讲活,诊断为过敏性脑炎。

[防治] 用传统方法服用灵芝。尽量避免制成注射剂后使用。发生不良反应,应一律停药。轻者对症处理。重者按休克、脑炎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西安市药品检验所.灵芝注射液的过敏反应.药学通报,1980,15, (1):48

88.阿胶

Ejiao

Colla Corii Asini

[异名] 传致胶(《本经)})、盆覆胶(《陶弘景》)、驴皮胶(《千金·食治》)

[来源]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guus asinus L.的皮去毛后熬制成的胶块。

[成分] 基本是蛋白质,水解产生氨基酸。

[药理] ①对失血性贫血,阿胶能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上升速度加快。②能改善动物体内钙平衡,能增加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潴留。③有升压作用。④防止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⑤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作用。

[功效及剂量] 滋阴补血,安胎。用于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内服:黄酒4.5g-9g或开水烊化。

[不良反应] 有用阿胶诱发出血的报道。

[实例] 129岁男性,因脓血便,鼻衄,血小板减少,服滋水清肝、健脾化湿中药,鼻衄止,大便干。再在上方加阿胶珠10g,服后牙龈大量出血,停药后出血止,再服牙龈又出血,且鼻衄不止。以后又有2次服阿胶发生类似出血。

参考文献

1.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64

2_刘寿永.阿胶诱发出血1例报道.山西中医,1987,3(5):43-44

89.陈皮

Chenp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异名] 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多种变种的干燥果皮。

[成分] 陈皮含挥发油、橙皮苷( hesperichin )、川皮酮( nobiletin )、肌醇、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d-limonene)

[药理] ①有强心和升压作用。②有支气管扩张作用。③试管内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在体外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用于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内服:煎汤3-9g

[不良反应] 可引起血便及皮肤过敏。

[实例] 2例男性,均用陈皮泡水代茶饮,1例上午饮,傍晚即便血;1例次日即便血,停饮后1-2日,便血止。以后反复数次,均便血。②1例女性,因哮喘复发,服含有陈皮的汤剂,服1次后即出现喷嚏、流涕,减去陈皮再服,上症未发,再加陈皮,上症又起。平时食橘子也有此证。③1例女性,因肠结核、腹胀,予陈皮15g泡水当茶饮,1h后腹胀消失。2天后腹胀又剧,再予陈皮20g泡水当茶饮,40min后感腹胀加剧,并有腹痛,出冷汗,腹透示:提示消化道穿孔。

[防治] ①发现有过敏或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②对症处理。③有消化道穿孔应按急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吴言福.服用陈皮致血便.中国中药杂志,1988,13(10):54

2.郭剑锋.陈皮过敏1例报道.河南中医,1989,(2):31

3.丁林章,等.口服陈皮液致消化道穿孔死亡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56

90.附子

Fuzi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

[成分] 含乌头碱0.01%,次乌头碱0.048%。升压成分为棍掌碱,强心成分为去甲基乌药碱。附子经炮制后双酯类的乌头碱可分解成毒性小的单酯类碱,继续水煮则变为毒性更小的乌头胺等,其毒性仅为原生物碱的1/2000-1/4000

[药理] ①强心作用:去甲基乌药碱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似,能激动心肌细胞的β受体。②扩血管作用:熟附片煎剂静脉注射引起猫冠状动脉流量增加、一过性血压下降和后肢血管扩张,与古书中治四肢厥逆的记载一致。③镇痛和镇静作用:东莨菪碱可增强其作用。④抗炎作用:熟附片煎剂肌肉注射后可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增加。⑤局麻作用:使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产生瘙痒与灼热,继之失去感觉。

[功效及剂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中医用于阳虚欲脱,四肢厥逆,阳虚水肿,寒湿痹痛等属于阴寒之症的疾患。现代用附子注射液治心力衰竭,参附汤治疗休克,健脾固涩药中加附子治小儿长期腹泻等。常用量:3-9g

[不良反应] 人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产生中毒症状,加工附子(1200C , 40min)的毒性仅为生附子的1/5-1/350,口服时的LD50100g/kg以上。但炮制不当或过量服用时可出现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而死亡,伴有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头晕眼花,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皮肤冷而粘。

[实例] ①引起心律失常:171岁女性服用每剂含6g附子的方剂后口唇麻木,第2剂后1h出现头晕、气急、冷汗及血压下降,心电图呈结性早搏,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后次日恢复[1]。另有136岁女性服用含12g附子的方剂半小时后即口唇四肢发麻,心悸,四肢无 力,心律不齐,心电图示房颤,室早二联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抢救后于次日复常[2]。②引起高血压头痛:140岁男性以往无高血压病史,在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服用含附子10g的方剂后20min,突感头痛,以颞侧为重,呈抽掣样,面赤,下午缓解,但在下午5时再服后,头痛复作,血压为25.3/12kPa,予利血平肌肉注射后头痛消失,次日将上方中附子拣出不用,再服即无反应[3]。③引起精神失常:30岁男性无精神病史和家族史,服用含30g附子的一剂中药后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口唇发麻等一般乌头碱中毒症状,2h后烦躁不安,动作增多,坐立不稳,自言自语,忽笑忽骂,给予补液和镇静剂后4h入睡,14h后完全恢复。本例特点是:出现精神症状后一般中毒症状减轻。以视幻觉为主(看到有许多小孩坐在身上,被子上有许多小毛虫)伴有躁动[4]。④引起皮肤反应:有人报道33名病人用含附子的6cm×6cm的大药饼灸时,躯干部出现红疹,同时有头昏乏力,口唇鼻痒,咽痛,胸闷,恶心,腹痛等,此系因吸人含乌头碱的烟气所致[5]。另有一女病人因胃痛在脐部敷用含附子5g的膏剂,2天后在用药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痒,痊愈后将各药分开敷用,仅有附子发生反应,遂肯定为附子过敏[6]。⑤通过哺乳引起婴儿中毒:某女,22岁,因心悸服用含附子15g的方剂5剂后,其所哺乳的4个月龄的婴儿呕吐不食,躁动不安,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停服后其子再注射阿托品,很快平复[6]

有人统计过34例附子中毒病人,其中出现口唇肢端麻木,头晕,头痛,心悸,气短无力,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达100%;出现皮肤灼热62%;心动过缓53%;血压下降32%;腹痛29%;言语不清、皮疹及瘙痒、心律不齐、腹泻、流涎各占24%[7]

[防治] 附子中毒与下述因素有关:①耐受力:年轻体健者耐受性强,年老体弱者耐受性差,易于中毒,且症状亦重,故老人用量宜低,辨证须仔细。②煎煮时间:煎煮可使乌头碱分解,故附子应先煎,有人提出用量在10-20g时应先煎1h,用量在20g以上时应先煮2h,在先煎久煎法时,即使用到60g,连服30余日无中毒反应[6]。何氏更报道单用附子120g久煎取汁口服,无不良反应[7]。故久煎是预防毒性反应的重要方法。③剂型:酒精可促使乌头碱吸收,故同时饮酒可加重毒性,丸剂不经煎煮直接口服,使用量0.4g-0.5g,即有中毒病例发生[7]。张氏认为在丸散酊剂中制附子量一次不应超过1g[6]。④药毒累积:附子有耐受性,缓慢地逐渐增量至一定量可不发生中毒[8]。但如大量长期应用仍可发生蓄积中毒,尤见于老年体弱者。崔氏报道一60岁女病人,先服含附子9g的方剂2剂,再服含附子30g方剂5帖,再用附子汤加干姜(方中附子45g)先煎1h以上,至第3剂时服后10min即出现毒性反应,急煎30g甘草灌服2h后恢复[9]。⑤炮制质量:炮制不充分,乌头碱未完全分解是造成中毒的重要因素,故中毒常发生在同一批进货中。⑥配伍:已知附子配用干姜、甘草,不但可增其强心升压之效,还可将其毒性减为原来的1/4。蜂蜜中的某些氨基酸可与乌头碱生成无毒化合物,故蜂蜜亦可用于解毒。潘氏经验:附子配伍少量木通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其毒性[10]。丁氏等从实验证明附子与木通按3: 1比例共煮时溶液中乌头碱含量减为原来的42%[11]。⑩附子与麻黄合用似有增加毒性倾向:何氏报道的34例附子中毒案,其中有6例与麻黄伍用,选择其中4例去麻黄,续用原剂量附子不发生中毒反应,同此4人再用原剂量麻黄而去附子亦不中毒,可证明是附子与麻黄配伍所致[7]。崔氏也有类似报道。传统认为附子与半夏有配伍禁忌,但丁氏等对蟾蜍、小白鼠作急性毒性实验未能证明其毒性有增加,伍用半夏反有减低毒性的倾向[12]

阿托品可对抗乌头碱对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动物实验中大量阿托品对心电图改变有改善作用,但不能防止动物死亡[13]。俞氏报道52例附子中毒的临床救治关键在于及时迅速的一般处理,阿托品的作用并不太显著[14]。一般的处理原则是用1%-2%鞣酸洗胃,或给催吐剂以使胃中毒物吐出。服用活性炭以减少其吸收,静脉补液以加快其排泄。注意保温,呼吸衰竭时予吸氧、尼可刹米(可拉明)注射。心率减慢时予阿托品皮下或静脉注射,有报道称一昼夜阿托品静脉注射用量达75mg[6]

参考文献

1.张明创.制附子致心律失常1.广西中医药,1990,13(4):20

2. .附子中毒1例报道.广西中医药,1991,14(6):265

3. .附子致高血压头痛1.陕西中医,1992,13(12):549

4.俞豪民.附子引起精神失常1.云南医药,1985,6(6):364

5.张建中.附子饼灸与乌头碱中毒.针灸学报,1992,(5):43

6张振东,等.附子、川乌、草乌中毒的辨析与治疗.浙江中医杂志,1992,(10):452

7.何永田.附子、乌头中毒与剂量、配伍的关系.浙江中医杂志,1983, (2:87-88

8.黄茂坤.附子中毒2例报道.中华内科杂志,1958, (12:1214

9.崔桂波.附子中毒五因琐谈.新中医,1992,24(11):47

10.潘青海.谈附子用量和配伍的运用体会.中医药研究杂志,1986, (6):15

11.丁国民.木通对附子解毒作用的初步观察.中国中药杂志,1992,17 (5):310

12.范春光,等.关于地道药材附子与半夏有无配伍禁忌之探讨.中国中药杂志,1992,17(3):182

13.周金黄.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45

14.俞豪民. 人民保健.195911):1020-1022

91.青风藤

Qingfengteng

Caulis Sinomenii

[异名] 清风藤、青藤、寻风藤。

[来源]本品为防风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 .) Rehd . et Wils.及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m ( Thunb . )Rehd . et Wils . var. Cinereum Rehd . et Wils.的藤茎。

[成分] 茎藤及根含青藤碱(sinomenine )、青风藤碱( sinoacutine )、双青藤碱、尖防己碱等。

[药理] ①镇痛作用。②镇静作用。③抗炎、抗过敏作用。④降压作用。⑤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内服:煎汤6-12g

[不良反应] 个别病例可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严重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

[实例] 3例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12.年龄36-46岁。2例服片剂,每日相当总碱60mg;1例服煎剂,相当总碱59mg,用药前血白细胞计数均正常,用药后分别于41天、27天、21天后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停药后经对症治疗,白细胞升至正常。

[防治] 产生不良反应与过敏机制有关,该药的用药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应定期作血细胞的检查。

参考文献

李清源.青风藤引起粒细胞缺乏症3.陕西中医,1989,(9):424

92.青果

Qingguo

Fructus Canarii

[异名] 橄榄、橄榄子、橄棪、忠果、青子。

[来源] 来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成熟果实。

[成分] 果实含蛋白质1.2%,脂肪1.09%,碳水化合物12%,钙0.204%,0.046%,铁0.0014%,抗坏血酸0.02%等。

[功效及剂量]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内服:煎汤4.5-9g

[不良反应] 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实例] 1例因风热犯肺,热熬肺经,用桑菊饮加味青果15g,煎药口服半小时后,则呕吐腹泻,患者追忆十几年前曾疑有青果过敏,嘱其拣出青果继续服药,无任何反应。后再用单味青果15g,水煎口服,上述呕吐、腹泻又复出现。

参考文献

李应新.中药青果引起腹泻1例报道.辽宁中医杂志,1981,(2):27

93.青篙

Qinghao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异名] 篙子、臭篙、细叶篙、香篙、苦篙。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篙Artemisia annua L.的地上部分。

[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由青篙酮(artemisia ketone)、异篙酮( isoartemisia ketone )、左旋樟脑、侧柏酮、按油素、丁香烯及其他倍半萜衍生物等组成。近年发现,本品含一种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青篙素,为抗疟主要有效成分。同时还分离另两种结晶——青篙甲素和青篙乙素。后者即已知倍半萜内酯arteannuin B.青篙叶中青篙素的含量,嫩叶高于老叶(分别为0.7%-0.9%0.3%,开花期为含量最高的转折点)。储存过程中青篙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药理] 青篙水浸液(1:3)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用量:6-12g

[不良反应] 多见于皮肤出现丘疹、红斑等过敏症状。

[实例] 1例过敏,出现丘疹、红斑、奇痒。②1例服一剂中药2h后,两踝、膝上均起散在性粟粒样红色丘疹,两颊部呈现红斑,奇痒。去中药内青篙症减,再加青篙又出现上述过敏症状。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等.青篙素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84,(9):36

2.周玉朱.生黄芪、青篙引起过敏性药疹1例报道.中药通报,1984, (1):34

94.青黛

Qingdai

Indigo Naturalis

[异名] 青蛤粉(《纲目》)、靛花、蓝露、靛沫、蓝

[来源]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 Bremek. ,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成分] 含靛蓝(indigo ) 5%以上。

[药理] 本品乙醇浸液体外对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轻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甚者便血、血小板下降。

[实例] 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用青黛3-5g,局部涂敷6-10h后,局部肿胀加重,皮肤瘙痒、红肿,有不规则红斑,边缘高出皮肤。其中1例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见大量红色形状不规则皮疹。边缘稍高出皮肤,经对症处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mg, 2-4天后上述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周柳娟.青黛致接触性皮炎2例报道.广西中医药,1989,(4):36

95.苦杏仁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异名] 苦核仁、杏子、山杏、木落子、杏梅仁。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 .、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L.、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im .) 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成熟种子。

[成分] 含苦杏仁苷( amygdalin )、苦杏仁酶( emulsin )、苦杏仁苷酶( amygdalase)等。

[药理] ①镇咳平喘作用。②驱虫、杀菌作用。③止痒作用。④抗肿瘤作用。⑤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

[功效及剂量]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用量:4.5-9g,入煎剂后下。

[不良反应] 误服苦杏仁过量后0.5-5h发病,首先感到口中有苦涩味、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悸、四肢软弱无力等;稍重则感胸闷,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呼吸微弱,意识不清,烦燥不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血压下降,牙关紧闭,全身发生痉挛,四肢冰冷,呈休克状态,最后因呼吸麻痹,心跳停止而死亡。

[实例] ①患者服苦杏仁后即感头昏,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继头痛,四肢发冷,呼吸急促,昏迷。诊为中毒性休克,经吸氧,口服甘草绿豆汤治愈。②一患儿吃10余个未炒熟杏仁后不到1h即恶心、呕吐,迅即昏迷。

[防治] 出现中毒症状,可用5%硫代硫酸钠或高锰酸钾液洗胃和灌肠,应早用呼吸兴奋剂,一旦呼吸停止,应持续人工呼吸直到呼吸恢复为止,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

[附注] 苦杏仁和甜杏仁,两药功用不同,临床应用上一般认为:苦杏仁长于治喘咳实症;甜杏仁多用于肺虚久咳。

参考文献

1.姜国峰.苦杏仁过量引起严重中毒1.四川中医,1988(11):封三

2.李宗浩.含氰植物(苦杏仁、木薯等)中毒防治.赤脚医生杂志,1975, (7):45

96.苦楝皮

Kulianpi

Cortex Meliae

[异名] 糠皮、楝根木皮、双白皮。

[来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的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 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树皮及根皮。

[成分] 主含川楝素(toosendanin C30 H38O11 )及水溶性成分(C30H40O12)、山奈酚、树脂等。

[药理] ①驱虫作用。②对呼吸中枢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驱虫疗癣。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内服:4.5-9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不良反应] 偶有头晕、腹痛、呕吐、腹泻、面红及思睡等现象,个别可出现视力模糊、皮肤发痒等反应,多在2-3h内消失。

[实例] 1例因手心痒服中药1剂,约半小时后,胃不舒,恶心呕吐,头晕肢软,不能进餐,约3h,呕吐2次,泄泻1次,伴脘腹不适。次日晨起诸症消失。检查所服中药,发现川楝子中混有苦楝子,去除苦楝子,继服该中药2剂,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如栋.误服苦楝子引起急性中毒1.中国中药杂志,1992,(7): 433

97.昆布

Kunbu

Thallus Laminariae

Thallus Eckloniae

[异名] 纶布、海昆布、淡昆布。

[来源] 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叶状体。

[成分] 昆布所含的含氮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小部分为生物碱、氨基酸,此处还含昆布素等。

[药理] ①对甲状腺肿大有消肿作用。②降血压作用。③平喘镇咳作用。

[功效及剂量]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用量:6-12g

[实例] 8例食用致碘诱发甲状腺中毒,甲状腺结节肿,弥漫性肿大中毒。

参考文献

王云翔.昆布诱发的甲状腺中毒症.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2 (1):53

98.昆明山海棠

Kunmingshanhaitang

Radix Tripterygii Hypoglauci

[异名] 紫金皮、粉背雷公藤、断肠草、紫荆皮。

[来源] 本品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 .) Hutch.的根或根茎。

[成分] 主要含三萜、二萜化合物、生物碱、苷类、卫茅醇、色素类等。

[药理] ①抗炎作用。②免疫抑制作用。③抗生育作用。④镇痛与退热作用。⑤本品醇提物对子宫颈癌有抑制作用,粗提物对白血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祛于,续筋接骨。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痛经,肾炎等。用量:10-20g

[不良反应] 急性中毒多死于肾功能衰竭及休克,一般死亡时间在24h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慢性中毒可表现食欲减退,胃部饱胀,有灼热感,胃痛,腹泻。重者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心悸,胸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肝功能异常,浮肿,皮疹,红斑。女性闭经,男性精子减少或缺如、活动力差,极少数呈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例] ①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服昆明山海棠药后第2天出现头昏恶心、食欲不振,第3天出现腰胀腹痛,呕吐频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酸中毒。②观察昆明山海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精子的影响。服药1-2个月后,精子计数及活力明显下降,畸形率增加,在以后的服药期间_出现少精、弱精或无精。

参考文献

1. .桂林粉背雷公藤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道.广西中 医学,1984,7(4):41

2.骆 毅,等.昆明山海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精液分析.云南医药,1988,9(4):257

99.垂盆草

Chuipencao

Herba Sedi

[来源] 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成分] 主要含醣类、氰苷类、氨基酸、黄酮体、三萜类及植物固醇等。

[药理] ①保肝作用。②广谱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性和慢性肝炎。用量:鲜品250g,干15-30g

[不良反应] 偶见胸闷心慌,室性期前收缩,发热,皮肤出现红斑,水肿。

[实例] ①一患者因急性黄疸,自采鲜垂盆草750g,水煎服。1h后,出现心悸、胸闷、乏力、频发室性早搏。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症状减轻。3天后,又采鲜垂盆草750g,水煎服。约1h又出现上述症状,经治疗后又愈。②1例垂盆草泡服致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年半前患慢性迁延性肝炎,间断泡服垂盆草,近来出现发热,心率每分钟102次,颈、躯干、四肢近端散在性绿豆至指甲盖大小水肿性鲜红斑,部分皮损中只有米粒大小水疱或暗红色斑点,呈靶形损害。入院诊断为垂盆草致多型红斑型药疹。经激素治疗3天,症状缓解。

参考文献

1.葵金超.大剂量垂盆草致心律失常1.浙江中医杂志,1992,(5):237

2.刘梅青.垂盆草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山西医药杂志,1992, (5:311

100.使君子

Shijunzi

Fructus Quisqualis

[异名] 留球子、索子果(广西)

[来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成分] 种子含使君子氨酸(quisqualic acid),胡芦巴碱、有机酸、脂肪油等。

[药理] ①对猪蛔虫有麻痹作用。②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用量:9-12g,捣碎入煎剂。

[不良反应] 常见有呕逆、头昏,此外还可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实例] 7岁患儿服生使君子肉9(2)用于驱虫,2h后出现腹痛,次日大便呈柏油样,并伴鼻衄、紫红色皮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型变态反应),经抗过敏治疗痊愈。②另14岁女性患儿服11粒生使君子后的第4天出现血尿、蛋白尿,经激素、抗过敏等治疗后7天痊愈。

参考文献

1.孙燮鑫.口服生使君子肉引起过敏性紫癜1例报道.中级医刊,1982,(5):33

2.胡修竹.使君子肉致过敏性肾炎1.四川医学,1984,5(4):256

余人则
余人则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