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安金刚 三甲
安金刚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鼻眶筛骨折

2596人已读

骨折简介

鼻眶筛骨折不同于鼻骨骨折,是指联合发生于鼻、筛窦、内眶区的骨折。鼻眶筛区骨折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发颅面其他骨折。由于鼻眶筛区解剖结构复杂,且与眶、颅等重要结构相邻,其创伤的治疗是一个临床难点。

外科解剖

鼻眶筛区又称为鼻眶筛复合体,位于面中部的中央偏上,其骨性结构由鼻骨、泪骨、筛骨、上颌骨、额骨构成,各骨相互交错构成一个火柴盒样的结构,相对脆弱。当外力作用于鼻眶筛前部的支架时,支架塌陷向后向外移位,出现内眦距增宽、鞍鼻畸形,还可能并发额窦骨折、前颅凹骨折、眼球损伤等。

筛窦小房之间由极薄的骨片隔成蜂窝样结构,脆而易碎。筛窦的血供由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应,外伤可导致血管撕裂,发生眶内出血。额窦位于眉弓后方的额骨内外两层骨板之间及筛窦的前上方,借鼻额管开口于中鼻道,鼻眶筛区骨折可累及鼻额管导致额窦引流不畅而患炎症。

内眦韧带牵拉上下眼睑,利于泪液的收集与排泄,并对眼轮匝肌的附着稳定性及开闭眼运动起到支持作用。内眦韧带损伤松脱,可造成远内眦畸形、内眦圆钝、溢泪等。泪道是鼻眶筛区另一个重要的软组织结构,鼻眶筛区骨折可压迫或离断泪道,伤后出现溢泪、泪囊感染等。

骨折分类

Markowitz(1991)将鼻眶筛骨折分为三型:

I型:中央骨段整块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内眦韧带未剥离。治疗以复位骨折为主。

II型:中央骨段部分粉碎、移位,但内眦韧带未从骨片上剥离,骨折经复位后可以用接骨板固定。

III型:中央骨段粉碎性骨折,内眦韧带剥离。中央骨段需要植骨重建,内眦韧带需要重新附着。

骨折原因

大部分鼻眶筛骨折是由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

骨折诊断

除了局部损伤之外,还应关注全身其他部位损伤的情况,重点是颅脑、眼球受伤的情况,如果可疑颅脑和眼部损伤,及时请神经外科和眼科医生会诊。

1、 病史

向病人或家属了解具体受伤情况,是否存在伤后昏迷史等。

2、临床表现

骨折急性期表现有鼻出血、鼻背和眶周瘀斑,眶周和结膜下出血。肿胀消退后,可出现眦距增宽、内眦角圆钝、鼻梁塌陷、鼻尖上翘等畸形。当伴发颅底骨折时,可发生颅腔积气、脑脊液漏。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丧失、眼球内陷、眼运动障碍及复视。

内眦韧带是否松脱可以通过“眼睑牵拉试验”检查,如果内眦韧带失去弓弦样绷紧的感觉,说明内眦韧带松脱。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骨折诊断,并作为法医学的证据,还可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1)平片 X线平片象华氏位、柯氏位、鼻骨正侧位等用于观察鼻眶筛区骨折,虽能提供一些信息,但不够细微和全面。

2CT 轴位、冠状位等二维CT图像结合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明确鼻眶筛骨折诊断,并观察眼眶、筛窦、额窦等部位骨折细节。

骨折治疗

当颅脑伤情得到控制后,应尽早手术。早期手术的重点内容包括:复位和固定中央骨块及内眦韧带;重建眶壁,恢复眼眶容积;植骨重建外鼻支架,恢复鼻外形。

1中央骨段的复位与固定 通过复位骨折片、修补骨缺损和坚固内固定完成中央骨段的重建。

2内眦韧带悬吊 将内眦韧带悬吊固定在泪后嵴的后上方。如果双侧韧带均需悬吊,则可对穿结扎固定。

3外鼻骨性支架重建 大部分鼻眶筛骨折需要植骨重建鼻骨性支架。I期植骨重建可以有效地减少软组织瘢痕化所继发的畸形。

4额窦骨折的处理 尤其注意鼻额管的损伤,根据额窦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单纯骨折复位固定、额窦填塞、额窦颅腔化等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根据损伤和手术的情况应用抗生素3天左右。抗生素可选择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或克林霉素等。术后观察视力情况以及眼球内陷、复视改善的情况。术后CT检查明确骨折复位的情况。术后患者遵医嘱进行复查建议,并进行影像学检查。

安金刚
安金刚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