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问题(一)

发表者:王改非 人已读

一、经皮球囊肺动脉群成形术(PBPV)的并发症

PBPV即期及长期随访研究表明,该法为安全、有效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PS)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法,约5%左右并发症,总死亡率<0.5%,主要在新生儿、小婴儿及重症患儿。因此对于非专门从事小儿心血管专业的医师,应充分注意到PS在不同年龄的临床表现与处理特点。应指出,小婴儿重症PS伴右室发育不良者,即使PS解除,常需作出B-T分流术维持一室的肺血流量;重症发育不良型PS者PBPV效果不良,PS伴三尖瓣明显反流需外科处理者都为非适应证,这些病人一方面PBPV后效果不满意,另外PBPV时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对于重症PS,PBPV术过程中容易发生右室流出道痉挛,严重时造成低氧血症加重,术时尽量减少右室流出道的刺激。应注意术中一旦发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酸中毒加重需疑及心脏穿孔发生心脏压塞可能,重症PS,由于心房扩大,右室压力增高,导管插入右室亦困难,导管通过明显狭窄肺动脉瓣亦需一定技巧。无论在诊断性导管术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都可能造成右房、右室或肺动脉穿孔引起失血,心脏压塞表现,需要作出及时诊断及内外科治疗,以抢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病人。

二、有关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三尖瓣腱索损伤、断裂到明显三尖瓣反流

在进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时,由于心导管穿过三尖瓣腱索,球囊扩张时引起三尖瓣位索损伤、断裂,或者由于采用过长的球囊导管,球囊扩张时,其球囊下端损伤三尖瓣。因此在PBPV时,当递送导管及长导丝至左下肺动脉时,如导管递送途径不顺利或者当循长导丝递送球囊扩张导管达右室难以推送导管至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时,很有可能球囊扩张导管受阻于三尖瓣腱索内,该时不应强行推送导管至肺动脉,再行球囊扩张这样可造成三尖瓣腱索的损伤,应回撤导丝及导管,重新插管。在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建立的经室缺的动静脉轨线,如果导丝穿过三尖瓣腱索未及时发现,当递送长鞘上行至右室受阻,强行递送时可损伤三尖瓣腱索发生三尖瓣明显反流。近年来随着室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三尖瓣腱索损伤是应值得重视的并发症。规范的操作是减少或避免三尖瓣损伤的关键。当建立轨线时应尽量避免导丝或导管穿过三尖瓣腱索;尤其当动静脉轨线建立后其途径为右股动脉、左室、经室缺至右室、右房、下腔静脉及股静脉的轨线应无经三尖瓣位索所形成的成角的轨线时,另外经轨线的静脉端插入长鞘推送至右室受阻时应疑及导丝穿过三尖瓣位索可能。当疑及轨线穿过三尖瓣腱索者都应及时重建轨线,直至导丝未穿过三尖瓣健索为止。

三、有关动脉导管采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并发症

PDA为常见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由于弹簧圈的应用堵塞小PDA,而中等及大的PDA可应用Amplatzer导管堵塞器(ADO),目前大部分PDA可通过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达到治疗目的,但目前仍有一些并发症需予以注意。在开展PDA封堵术早期发生的堵塞装置脱落、残余分流和溶血在减少,但对于伴明显肺动脉高压者需评价肺高压性质,是动力性或器质性肺高压,除常规血流动力学检测包括肺动脉压力、肺小动脉阻力、Qp/Qs、Pp/Ps等,另外肺血管扩张试验、动脉导管未闭堵塞试验及肺小动脉楔入造影对于重症肺高压的评价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依赖动脉导管开放方能生存的先心病都不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征。对于<6个月伴有肺高压的短管、窗形PDA,由于目前ADO及递送装置尚不完全适合于这类PDA的堵塞,需根据心血管造影及血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权衡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利弊决定选择治疗的方式,目前外科手术对若干类型的PDA仍为首选方法。

本文是王改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