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的胰腺癌被误诊为胃病!癌中之王——胰腺癌(下)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与胃病相似,有这些症状的“胃病”患者要注意!
腺癌的早期症状形式多样,不典型,很多症状与上消化道的疾病相似。在门诊经常被当作胃病治疗。因胰腺癌起病隐匿,但也不是没有蛛丝马迹可循。

一、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顽固的腹痛、背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三至四成患者会出现该表现,若病变累及腹腔神经丛则腰背也会随之疼痛,易被当作胃痛或腰肌劳损而自行服药治疗。
需要区分的是,胃病尽管可出现上腹痛,但吃胃药就基本能控制症状。而胰腺癌的腹痛不但服药无效,且呈持续性、基本无明显缓解时间。
二、黄疸不一定都是肝胆病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三、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做了胃镜或肝胆B超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四、血糖突然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五、消化不良不一定是胃病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镜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食欲差、恶心呕吐、排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胰腺癌生存率极低,其三级预防格外重要
一级预防:去除一切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
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是“生活方式癌”。所以预防胰腺癌我们应做到以下五点:
1.要避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
2.不吸烟。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3倍以上,并且吸得越多患病的几率越大。
3.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它第一级预防的核心。
4.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暴饮暴食和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也会增加致癌危险。
5.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研究显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患胰腺癌风险较常人高约5倍。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直径小于2 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20%~40%,而直径小于1 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更是达到67%,远高于中晚期胰腺癌的3%~5%,由此可见肿瘤三早预防的重要意义。
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首先,必须重视高危人群的监视,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曾患慢性胰腺炎者、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者、突发糖尿病患者等都应定期体检。
其次,临床上应警惕胰腺癌的报警症状,如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皮肤巩膜发黄,大便颜色变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应考虑胰腺病变的可能。
B超和腹部CT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为无损伤且价格便宜,能较早的发现胰腺异常。
三级预防:积极治疗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对已丧失劳动力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保存其创造精神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术中放疗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对缓解无法切除胰腺肿瘤病人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