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精神创伤永久改变肠道菌群?大脑与肠道菌群的那些事
原创: 安妮扎卡里亚 医脉通消化科 今天
导读
童年精神创伤能使肠道菌群永久改变,今后患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更高?改变后的肠道菌群又会反过来对大脑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儿童胃肠道疾病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早期生活中遭遇了逆境的儿童相比没有遭遇逆境的儿童显示出更多的胃肠道症状,并且这些逆境可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记录”在肠道里,在儿童长大成人后仍然对其大脑和行为产生影响。
这项研究结果于3月28日发表在《发展与精神病理学》杂志上。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资深参与人员尼姆·托特纳姆(Nim Tottenham)说:“孩子们去医院的一个常见原因是胃肠道不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频繁的胃肠道症状可能是一个传达给内科医生的未来情绪健康问题的危险信号。”
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肠道和大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有一半以上的有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成人有创伤或虐待史,这个数据是没有IBS的健康成年人的两倍。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布里奇特?卡拉汉(Bridget Callaghan)说:“对于成人来说,精神创伤能够增加胃肠道的疾病易感性与精神的脆弱性,这一结论已经很明确。但精神创伤对于儿童时期的影响却少有研究。”此外,她说,动物研究已经证明,逆境能诱导肠道微生物群——身体里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群,调控范围大到从消化系统到免疫系统,且影响神经发育的改变,但还没有做过类似的人体试验。
卡拉汉(Callaghan)说:“我们的研究是第一个将儿童遭遇的早期逆境引发的胃肠道微生物群破坏与情感健康联系起来的研究。”
研究过程
研究人员关注的对象是在接受跨国收养之前在孤儿院、寄养院中遭受极端情感剥夺的儿童。儿童与父母的分离是人类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在啮齿类动物身上模拟这种经历时,啮齿类动物产生恐惧和焦虑,并且这种经历还阻碍了神经发育,永久地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落。
研究人员根据从孤儿院或寄养院中被收养的115名2岁左右的儿童和由亲生父母抚养的229名儿童的临床数据,得出结论:在孤儿院或寄养院生活过的儿童相比一直由亲生父母抚养的儿童更可能出现胃痛、便秘、呕吐和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此外,研究人员还从早期遭受了逆境的群体中挑选了8名从7到13岁之间的参与者,并从另外一组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的群体中挑选了另外8名参与者。托特纳姆(Tottenham )和卡拉汉(Callaghan)收集了所有儿童的行为信息、粪便样本和大脑图像,使用基因测序来鉴定粪便样本中的微生物,并检测了每个参与者粪便中细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有早期养育中断史的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与从出生起一直由亲生父母抚养的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有着明显不同。所有儿童的脑部扫描标本也证实:大脑活动模式与特定细菌有关。例如,由父母抚养的孩子的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有所增加,增加的多样性有助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发育,而前额叶皮层是一个帮助调节情绪的大脑区域。
“现在说任何结论都还为时过早,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因为逆境而产生的变化会对大脑功能造成影响,与情绪处理相关的大脑区域的功能也会产生差异。”情感发展专家托特纳姆(Tottenham)说。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托特纳姆(Tottenham)和卡拉汉(Callaghan)说道。但他们认为目前的研究仍然有助于填补文献中的一个重要空白。
可采取的干预措施
卡拉汉(Callaghan)说:“动物试验告诉我们,饮食干预和益生菌的补充可以控制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改善逆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其在生命的早期,也就是就当大脑和微生物群的发育更具可塑性的时候效果显著。”这类研究有可能帮助我们了解能否以及如何更好的在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大脑的关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者们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关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中的微生物与大脑之间的关系的两个重要新发现。
研究第一次发现,对于有IBS的人来说,肠道微生物群和大脑中参与了对来自身体的感觉信息的加工处理的区域有着紧密关联:大脑产生的信号可以影响肠道中微生物的组成,并且,肠道中的化学物质也可以反过来塑造人脑的结构。
研究过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收集了29名诊断为IBS的成人和23名健康对照受试者的行为和临床数据、粪便样本和大脑结构图像。他们使用DNA测序和各种数学方法来量化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他们还估计了粪便样本的微生物基因内容和基因产物。然后研究人员交叉参考了肠道微生物测量结果与相应的大脑的结构特征。
根据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的不同,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样本被分为两个亚组:一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另一组则有差异。肠道微生物群改变组中的人有更多的早年生活创伤史,以及更长的IBS症状持续时间。
同时,两组人群的大脑结构也有所不同。
实践应用
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对一个人肠道微生物群的分析可能会成为IBS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饮食干预和肠道益生菌疗法可能会根据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特征不同而个体化定制。同时,携带着不同的根据脑和微生物特征划分的亚群的IBS患者可能对大脑定向疗法例如正念减压、认知行为疗法和靶向药物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总结
早期精神创伤史已被证明与大脑结构、功能性变化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有关。早期童年创伤使大脑发出引起肠道微生物群的永久改变的信号,而这些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再次反馈给大脑的感觉区域,加强肠道对刺激因素的敏感性,使人们患上IBS。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