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周赟 三甲
周赟 副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154人已读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也各不相同。

1、口服双膦酸盐通过抑制骨吸收和增加骨量来提高骨密度。因其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且防治骨质疏松以及骨松骨折疗效显著,目前是国内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用药。

药物效果——增加患者腰椎、髋部以及全身的骨密度。骨密度随着双膦酸盐治疗时间的延长逐年增加,国际大型临床研究表明,阿仑膦酸钠服用1年腰椎骨密度增加约5%,服用5年增加约9%,服用10年增加达14%;对于股骨颈骨密度,服用1年增加约2.5%,服用5年增加约4%,服用10年增加约6%。总之,骨密度会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逐年增加,但会逐渐变缓,如果较早停药,骨密度会逐渐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明显降低腰椎和髋部等易发骨折部位的骨折风险。经过3年阿仑膦酸钠治疗,女性椎体骨折降低约60%,髋部骨折降低60%,前臂骨折降低40%。

服用方法——双膦酸盐药物因其胃肠吸收率很低,所以一定要早晨空腹服用,并且服药半小时内不可服用其它药物或食物,从而增加其吸收利用率。同时要用约200毫升白开水送服,服药半个小时以内不要躺下,以免药物反流造成对食管的损害。

推荐剂量——双膦酸盐,比如阿仑膦酸钠的推荐剂量为70毫克/周。

服用时长——对于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口服双膦酸盐要连续服用5年,而对于骨质疏松严重、骨折风险高的患者,要连续治疗6至10年。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

双膦酸盐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专科门诊随访,医生将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服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需要停药等。

2、唑来膦酸是静脉用双膦酸盐的一种,其同口服双膦酸盐一样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骨丢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药物效果——能明显增加骨密度并降低椎体和髋部骨折风险。

国际大型临床研究(HORIZON-PIT)表明,经3年连续治疗,髋部骨密度增加6%,腰椎骨密度增加6.7%,股骨颈骨密度增加5%;同时,椎体骨折风险降低70%,髋部骨折风险降低40%。经过6年治疗,腰椎骨密度能增加12%,腰椎骨折进一步降低50%。

推荐剂量——1次静脉滴注5毫克,每年1次。

使用时长——对于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要连续滴注3年,而对于骨质疏松严重、骨折风险高的患者则要连续治疗6年。

药物反应——初次静脉用唑来膦酸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和全身骨骼肌肉酸痛,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是用药后的正常反应,这些症状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并在3天内缓解,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症治疗。

因其无需通过胃肠道吸收从而减少了口服双膦酸盐常见的胃肠道副作用,已成为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新宠”。

3、特立帕肽是人工合成的甲状旁腺激素的活性片段,可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尤其适用于有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药物效果——能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风险。国际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经过2年的治疗,腰椎骨密度增加9%,股骨颈骨密度增加3%,腰椎骨折风险降低70%。

推荐剂量——每日皮下注射20微克,注射部位应选择大腿或腹部,使用方法类似于胰岛素注射笔。

使用时长——不超过24个月,特立帕肽治疗结束后要继续接受抗骨吸收药物比如双膦酸盐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维持骨量和降低骨折发生。

药物反应——恶心,头痛和眩晕。

同时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发生。

4、雌激素合剂如替勃龙片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合并更年期综合征常用的雌激素合剂。骨质疏松合并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替勃龙片作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的替代用药,能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改善绝经期症状。

因此,雌激素合剂主要用于合并明显更年期症状的女性骨质疏疏松患者。

药物效果——大型临床研究表明,经过5年的雌孕激素合剂治疗,腰椎和髋部骨折发生率降低34%,其它部位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降低23%。

推荐剂量——雌激素合剂一般用于绝经5年以内的小于60岁的女性,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

替勃龙的推荐剂量为每天口服2.5毫克,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获最佳效果。

药物反应——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如每3个月或者6个月),进行安全评估,重点是乳腺和子宫,比较风险和利益从而决定是否停药。

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为人工合成,结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不是雌激素,也不会对女性的子宫内膜和乳腺上皮细胞产生刺激增生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临床主要药物为盐酸雷诺昔芬。

盐酸雷洛昔芬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同时能降低女性乳腺癌风险。

药物效果——能提高骨密度,显著降低椎体骨折及乳腺癌发生风险。国际大型MORE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经过3年的盐酸雷诺昔芬治疗,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分别提高2.1%和2.6%,对先前有过椎体骨折患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30%,对先前没有椎体骨折的患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55%。在本研究的延伸研究CORE发现,服用盐酸雷诺昔芬8年的患者,骨密度有所提高,非椎体骨折发生率没有明显减低,但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率降低约60%。

推荐剂量——盐酸雷诺昔芬推荐使用剂量为每天60毫克,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服用,不受进餐的限制。

使用时长

现有证据表明盐酸雷诺昔芬治疗骨质疏松治疗3年可明显获益。

药物反应——潮热、小腿痛性痉挛、流感综合征等更年期症状的加重以及预防血栓风险。

6、降钙素就是老百姓熟知的“钙针”,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从而减少骨丢失增加骨量。降钙素药物另一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骨折、骨骼畸形引起的慢性疼痛以及骨肿瘤引起的骨痛均有效。临床常用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降钙素更适用于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

药物效果——荟萃分析显示,降钙素能提高绝经后女性腰椎和前臂的骨密度,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而对非椎体骨折仍不确定。

推荐剂量——鳗鱼降钙素推荐剂量为50IU/次,肌肉注射,每周2~7次;鳗鱼降钙素的推荐剂量为20U/周,肌肉注射。

使用时长——降钙素的应用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部分建议短期应用3至6个月,骨痛症状明显改善后继续应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

药物反应——面部潮红、恶心呕吐等,大多可以耐受。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也各不相同。

1、口服双膦酸盐通过抑制骨吸收和增加骨量来提高骨密度。因其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且防治骨质疏松以及骨松骨折疗效显著,目前是国内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用药。

药物效果——增加患者腰椎、髋部以及全身的骨密度。骨密度随着双膦酸盐治疗时间的延长逐年增加,国际大型临床研究表明,阿仑膦酸钠服用1年腰椎骨密度增加约5%,服用5年增加约9%,服用10年增加达14%;对于股骨颈骨密度,服用1年增加约2.5%,服用5年增加约4%,服用10年增加约6%。总之,骨密度会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逐年增加,但会逐渐变缓,如果较早停药,骨密度会逐渐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明显降低腰椎和髋部等易发骨折部位的骨折风险。经过3年阿仑膦酸钠治疗,女性椎体骨折降低约60%,髋部骨折降低60%,前臂骨折降低40%。

服用方法——双膦酸盐药物因其胃肠吸收率很低,所以一定要早晨空腹服用,并且服药半小时内不可服用其它药物或食物,从而增加其吸收利用率。同时要用约200毫升白开水送服,服药半个小时以内不要躺下,以免药物反流造成对食管的损害。

推荐剂量——双膦酸盐,比如阿仑膦酸钠的推荐剂量为70毫克/周。

服用时长——对于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口服双膦酸盐要连续服用5年,而对于骨质疏松严重、骨折风险高的患者,要连续治疗6至10年。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

双膦酸盐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专科门诊随访,医生将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服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需要停药等。

2、唑来膦酸是静脉用双膦酸盐的一种,其同口服双膦酸盐一样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骨丢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药物效果——能明显增加骨密度并降低椎体和髋部骨折风险。

国际大型临床研究(HORIZON-PIT)表明,经3年连续治疗,髋部骨密度增加6%,腰椎骨密度增加6.7%,股骨颈骨密度增加5%;同时,椎体骨折风险降低70%,髋部骨折风险降低40%。经过6年治疗,腰椎骨密度能增加12%,腰椎骨折进一步降低50%。

推荐剂量——1次静脉滴注5毫克,每年1次。

使用时长——对于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要连续滴注3年,而对于骨质疏松严重、骨折风险高的患者则要连续治疗6年。

药物反应——初次静脉用唑来膦酸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和全身骨骼肌肉酸痛,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是用药后的正常反应,这些症状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并在3天内缓解,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症治疗。

因其无需通过胃肠道吸收从而减少了口服双膦酸盐常见的胃肠道副作用,已成为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新宠”。

3、特立帕肽是人工合成的甲状旁腺激素的活性片段,可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尤其适用于有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药物效果——能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风险。国际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经过2年的治疗,腰椎骨密度增加9%,股骨颈骨密度增加3%,腰椎骨折风险降低70%。

推荐剂量——每日皮下注射20微克,注射部位应选择大腿或腹部,使用方法类似于胰岛素注射笔。

使用时长——不超过24个月,特立帕肽治疗结束后要继续接受抗骨吸收药物比如双膦酸盐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维持骨量和降低骨折发生。

药物反应——恶心,头痛和眩晕。

同时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发生。

4、雌激素合剂如替勃龙片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合并更年期综合征常用的雌激素合剂。骨质疏松合并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替勃龙片作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的替代用药,能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改善绝经期症状。

因此,雌激素合剂主要用于合并明显更年期症状的女性骨质疏疏松患者。

药物效果——大型临床研究表明,经过5年的雌孕激素合剂治疗,腰椎和髋部骨折发生率降低34%,其它部位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降低23%。

推荐剂量——雌激素合剂一般用于绝经5年以内的小于60岁的女性,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

替勃龙的推荐剂量为每天口服2.5毫克,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获最佳效果。

药物反应——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如每3个月或者6个月),进行安全评估,重点是乳腺和子宫,比较风险和利益从而决定是否停药。

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为人工合成,结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不是雌激素,也不会对女性的子宫内膜和乳腺上皮细胞产生刺激增生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临床主要药物为盐酸雷诺昔芬。

盐酸雷洛昔芬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同时能降低女性乳腺癌风险。

药物效果——能提高骨密度,显著降低椎体骨折及乳腺癌发生风险。国际大型MORE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经过3年的盐酸雷诺昔芬治疗,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分别提高2.1%和2.6%,对先前有过椎体骨折患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30%,对先前没有椎体骨折的患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55%。在本研究的延伸研究CORE发现,服用盐酸雷诺昔芬8年的患者,骨密度有所提高,非椎体骨折发生率没有明显减低,但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率降低约60%。

推荐剂量——盐酸雷诺昔芬推荐使用剂量为每天60毫克,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服用,不受进餐的限制。

使用时长

现有证据表明盐酸雷诺昔芬治疗骨质疏松治疗3年可明显获益。

药物反应——潮热、小腿痛性痉挛、流感综合征等更年期症状的加重以及预防血栓风险。

6、降钙素就是老百姓熟知的“钙针”,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从而减少骨丢失增加骨量。降钙素药物另一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骨折、骨骼畸形引起的慢性疼痛以及骨肿瘤引起的骨痛均有效。临床常用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降钙素更适用于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

药物效果——荟萃分析显示,降钙素能提高绝经后女性腰椎和前臂的骨密度,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而对非椎体骨折仍不确定。

推荐剂量——鳗鱼降钙素推荐剂量为50IU/次,肌肉注射,每周2~7次;鳗鱼降钙素的推荐剂量为20U/周,肌肉注射。

使用时长——降钙素的应用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部分建议短期应用3至6个月,骨痛症状明显改善后继续应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

药物反应——面部潮红、恶心呕吐等,大多可以耐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周赟
周赟 副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