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附图)
Kummell病又称做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是德国医生Kummell于1895年首次报道的。
一、这种病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基本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轻微的外伤史,导致腰、背部疼痛;
2、一段时间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并且这种无痛症状持续几周甚至数月;
3、紧接着在无任何外伤的情况下,患者在同一部位再次出现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脊柱后凸畸形;
4、患者大多数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二、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形成的有以下两点假说:
1、椎体缺血性骨坏死:轻微的外伤导致椎体内骨小梁微骨折,而营养椎体的血管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椎体供血不足,进而导致骨小梁缺血坏死,椎体无法自行修复,从而导致椎体塌陷。椎体的前1/3血供较后2/3少,所以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多发生在椎体的前1/3。前椎体压缩明显,从而导致后凸畸形的发生。
2、椎体假关节形成:有的学者认为Kummell病的发生机制是骨折后的椎体内,骨折断端骨不连从而形成椎体内的假关节,导致骨折椎体存在动态的活动,从而导致椎体不稳的发生。而骨折的不稳会导致患者疼痛的加重,同时因为身体自身重力的原因,导致椎体塌陷,从而形成后凸畸形。
三、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影像学表现: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椎体内出现真空裂隙征、积液征,动力位或折顶位X线出现动力性不稳,如动力位的裂隙征是Kummell病的特异表现(如下图)。
四、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诊断:
Kummell病缺乏特异性的诊断,诊断Kummell病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患者存在轻微外伤史,自动恢复良好后,数周或者数月患者再次出现同一部位疼痛,并伴有后凸畸形,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存在真空裂隙征或者积液征,动力位或折顶位X线出现动力性不稳则提示患者存在Kummell病。
五、Kummell病(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Kummell病通常保守治疗无需,无论是支具固定还是卧床休息,通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且患者通常为老年人,长期卧床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展,所以Kummell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PVP),如后凸畸形明显,压迫后方脊髓或神经结构,则可考虑内固定治疗。
本文是郑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