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外二科成功切除一例高位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
近日,我院神经外二科为一名21岁的高位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成功施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已痊愈出院。
8月6日星期一,一位21岁的姑娘慕名来到我院神经外二科孟祥靖主任的门诊,这位已患病2年多已是高护大二的学生,已经知道自己患的是颈1、2高位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也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均效果不佳。孟祥靖主任经过询问和检查,认为诊断明确,但要想制定治疗方案,必须进行脊髓动脉造影。8月7日,孟祥靖主任在导管室的配合下,亲自为该患者进行了脊髓动脉造影,证实这是一个由左右两侧共4条脊髓动脉供血的颈1、2高位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只有一根,而且是向颅内引流,破裂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必须进行治疗。由于脊髓供血动脉比较纤细,因此,介入栓塞治疗非常困难,而且,很难将血管畸形全部栓塞,最佳治疗方法只有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但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太高,手术的风险极大,术中处理稍有不慎,轻者造成患者高位截瘫、呼吸无力;重者波及延髓,出现呼吸、心跳停止。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孟祥靖主任带领李猛主治医师认真研究手术方案,认为该手术必须在超高倍的手术显微镜放大下,借助精细的手术器械才能完成;并充分估计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严密的应对措施。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8月16日,孟祥靖主任带领李猛主治医师在手术室、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经过近7个小时的显微手术,成功切除了脊髓髓内的血管畸形团,术后患者血压、心跳、呼吸功能正常,咳嗽有力,四肢肌力Ⅴ级,活动完全正常,经过术后十余天的恢复,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并如期回学校上课啦。
术前核磁共振及脊髓造影见畸形血管团
术中照片
术后患者照片
脊髓血管畸形是比较少见的疾病,诊断、治疗均往往比较困难,其病理生理机制也和其他疾病有所不同,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也不同常理,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很多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名词上。脊髓动脉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高场强的核磁共振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不可或缺。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由于脊髓的特殊功能和解剖学特点,无论是栓塞还是手术,都非常困难,而且风险极高,轻者截瘫,重者危及生命,我国著名作家张海迪就是患有此病。治疗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对该类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和脊髓功能解剖的正确认识,以及对每一位患者的正确判断;二是精准、娴熟的介入或显微镜下操作技术。孟祥靖主任自1994年师从我国国内外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潜心研究治疗脊髓血管病多年,这例高位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手术的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了我院神经外科在治疗脊髓血管病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神经外二科
2012-9-4





本文是孟祥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