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中医科
擅长:中医综合内科、中医眼耳鼻喉、肿瘤、中医儿科、中医妇科
[基本信息]
张某,男性,24岁。
[主诉]
双眼间断畏光、流泪3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
患者3年前于游泳后,出现双眼畏光流泪,眼痒,充血,视物模糊,于外地多家医院就诊,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初起给予阿昔洛韦等抗病毒眼药外用有效,后反复发作,近一年2~3月发作一次,每在换季时或外感、劳累时发病,近一月,持续性眼痒磨痛,畏光流泪,并出现不自主挤眼、皱眉,嘴角抽动,已于眼科确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应用更昔洛韦、典必殊、贝复舒(角膜生长因子)等疗效不显,遂来中医科就诊,现双目红赤,磨痛搔痒,畏光流泪,左眼为剧,晨起多目眵。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性急易怒,容易紧张,纳可,二便调,眠欠佳,身形消瘦,体力较弱。
[个人史]
无
[婚育史]
无
[月经史]
无
[外伤及手术史]
无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
无
[冶游史]
无
[家族史]
无
[查体]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双眼睑结膜充血,左眼球结膜睫状充血,巩膜白,双角膜表面有树枝状浅表层病灶,左眼角膜略有水肿,房水闪光(-),瞳孔圆,晶体清亮,眼底正常。
[辅助检查]
视力:右0.4#0.8、左0.2#0.7;眼压:右15mmHg、左13mmHg;角膜荧光素染色:右(+)、左(+)。
[诊断]
中医诊断:聚星障
西医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热毒滞络,阴虚邪恋
[治疗]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宣络退翳。
处方:银花10g,谷精草10g,蒲公英10g,板蓝根10g,蝉蜕6 g,生海蛤15g,黄芩10g,沙苑子10g,白蒺藜10g,密蒙花10g,菊花10g,木贼草10g,丹参10g,三七3g(冲),琥珀3g(布包先下),焦神曲10g
一诊:内服汤药七服,配合外用药液熏蒸双眼,(取口服中药第三煎过滤后熏蒸患眼30min,每日2次),一周后,患者诸症缓解,继服前方七付,眼痒减轻,已无明显畏光流泪,结膜充血,仍有眨眼、皱眉,复查视力:右0.5#0.9,左0.3#0.8;较前提高,角膜荧光素染色:右(-)、左(+),角膜水肿减轻。
二诊:在上方加大清肝疏风力度,酌加青礞石10g、全蝎6g,去蒲公英10g,银花10g,并酌加健运脾胃用药,加用荷叶10g、鸡内金10g,陈皮10g,继服一月,复查视力:右0.5#1.0,左0.4#0.8;较前提高,角膜荧光素染色:右(-)、左(-),角膜病变吸收,已无明显角膜水肿。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忌辛辣刺激及海鲜羊肉等发物,原方减半量继服一月,外治同前。三月后电话随访述症状稳定,无再次复发,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毋疲劳用眼,半年后因外感来就诊,述角膜炎未发。
[分析总结]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不仅引起角膜的直接损害,病毒作为外来抗原也可引起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因此既是感染性疾病,又是免疫性疾病,由于病毒在神经节和角膜中终生潜伏,机体在感冒、疲劳、情绪刺激等机体免疫状态低下时,病毒会活化、释放而复发,成为迁延难愈的疑难疾病。该病人即是典型的一例,病程较久,反复发作,西医诊断明确,治疗棘手,中医辨证治疗用药均属疑难,解决复发问题,尤其关键。
该患者有典型的角膜刺激症状和病理改变,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断明确,初起采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抗病毒治疗有效,后疗效不佳,我院眼科将阿昔洛韦眼药水换为更昔洛韦凝胶抗病毒,加用典必殊(含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和抗感染,贝复舒(角膜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持续治疗数周,仍效不著,西医治疗束手,转诊我科。初诊考虑患者反复使用抗病毒眼药已产生耐药性,典必殊在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也会影响角膜溃疡恢复,在感染尚未控制下,角膜生长因子不能起效,持续外用化学药物反而可能导致药物性角膜损害,因此停用外用西药,采用中药内服外薰。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归属中医“聚星障”范畴,此患者为内有郁热,外感风热之邪伤及黑睛,内外合邪致病,眼部由于血络丰富,邪毒易于深伏入络,因此难以肃清,故反复发作,中医治法以清热解毒,疏风宣络为主,辅以活血软坚,清肝退翳,药物组成,银花、黄芩、板蓝根等可清热解毒,现代研究又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白蒺藜、菊花、蝉蜕等可清肝明目、疏风退翳;丹参、三七、生海蛤等可活血利湿,软坚散结,防止瘢痕和消退翳膜;针对复发问题,采用沙苑子、谷精草益阴生精、扶正祛邪,最后采用焦神曲消积健运,避免清热解毒药味克伐胃气。二诊,患者角膜刺激症状缓解,仍有抽眼、皱眉等肝风内动症状,减清热解毒之品,酌加青礞石、全蝎疏风通络,后病情控制,防治伏邪复发,酌加健运脾胃,补益气阴用药,嘱患者减量继服一月,以肃清余邪,最后叮嘱患者饮食起居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彻底解决复发问题。
本文为哆咖医生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是马小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