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旭龙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单孔胸腔镜治疗手汗症

发表者:邱旭龙 人已读

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身体部位汗腺过度分泌汗液所致的疾病,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因,出汗部位以手掌、足底、腋窝最为常见。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主要困惑为手掌、足底、腋窝等部位出汗淋漓不止,给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与尴尬。我国人群患病率约为0.6%-1%,其发病与性别无关,首次起病时间多在16岁以下,有家族遗传倾向。

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现在主流认为可能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并具有一定遗传因素。李旭等人调查了23个原发性手汗症高发家系,认为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日本学者Higashimoto等将原发性手汗症基因定位于14q11.2-q13上。

目前,原发性手汗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应用止汗药,电离子渗透疗法,口服抗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肉毒杆菌毒素A阻滞疗法等,但其效果端坐且副作用大;手术治疗方法主要为胸交感神经链夹闭和切断术。每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唯一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切断胸交感神经链,阻断随神经分布到上肢支配皮肤汗腺的节后纤维,从而达到治疗双手出汗的目的。文献报道手术治疗成功率约为99.6%,外科并发症较少,主要为血、气胸。另外术后代偿性多汗、一过性多汗和复发是引起患者术后不满的主要原因。

代偿性多汗是该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在患者手术治疗区域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出汗较手术前明显增多的一种现象,常难以预测。文献报道,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为5.3~86%。代偿性多汗是目前原发性手汗症治疗术后最棘手的问题。

目前,代偿性多汗发生机制尚未明确。Skelley等认为可能与热调节机制有关。林敏等则认为,正常人通过出汗调节体温,术后手排汗量骤减,没有去神经支配的部位,就会形成代偿,因此称代偿性多汗,这可能是形成代偿性多汗的关键。Lin等认为,术后代偿性多汗可能与交感神经传入下丘脑的负反馈信息被阻断有关,因此又称转移性多汗,保持完整的交感神经和下丘脑的负反馈是避免代偿性多汗的基础。

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不同术式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的研究达成共识,就是切断交感神经范围越小,切断的交感神经节节段越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及其程度就越低。

多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早期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方法,Weksler等回顾性分析单节段及多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原发性多汗症患者资料,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比较两组间患者术后代偿性多汗及术后“满意度”,发现超过一节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患者的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节段术式,术后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度”下降。因多节段手术术后较严重的代偿性多汗,该手术方式已被摒弃。

2001年Lin等首次提出T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同样能够解决手掌部位多汗症状,并且减少了术后代偿性多汗症发生率。T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成为理论上是最低节段手部去交感化的术式。Lin等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有学者报道,T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能够减少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但是其术后复发率较T3相比明显增高。

一过性多汗,又称“反跳”。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表现为手掌出汗,其程度较术前严重或相同。可能是汗腺去交感神经支配后,效应器在1~2周内出现“敏感化”或过度敏感,引起汗腺过度分泌。其与术后存在神经残枝鉴别在于,一过性多汗术后表现为双侧手掌大量出汗,程度与术前相同,并且观察1周后手掌出汗症状逐渐改善并完全消失;而术后存在神经残枝未切断表现为术后存在神经残枝侧手掌出汗。

自2018年开始作者所在医疗组率先在科室常规开展单孔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左右腋下各取一个切口即可,位于腋前线第3肋间,长约0.6cm,置入胸腔镜及电钩。术后切口应用组织胶水粘合,免去术后拆线的麻烦,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缩短住院时间及切口美容效果,广受患者好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