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血管运动性鼻炎?
一.发病原因
精神紧张、焦虑、环境温度变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机体副交感神经神经递质释放过多,引起组胺的非特异性释放,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1.鼻塞型
症状以鼻塞为主,多为间歇性。一些患者晨起时的鼻塞严重,白天减轻或消失。也有的患者每晚加重,常伴有随体位变化的交替性鼻塞。如鼻黏膜发生息肉样变或鼻息肉,可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鼻塞。时有喷嚏,但程度较轻。喷嚏过后鼻可获短暂缓解。患者往往对气候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异常敏感。
2.鼻溢型
水样鼻涕增多为其主要症状,多伴有发作性喷嚏。发病常为连续数天,每天换洗数条手帕或耗用大量手纸。鼻内发痒,经过一定间歇期后在一些诱因作用下又可发病。本型以20~40岁女性多见,且精神类型多不稳定。
3.其他症状
尚有因黏膜持续肿胀充血、水肿引起的嗅觉减退、头昏等症状。
三.临床诊断
血管运动性鼻炎分成三种临床类型:
1.物理性反应型
一些患者常针对某些理性刺激产生特异性鼻部反应。如每于接触冷空气、突然的气温变化、潮湿等,即产生发作性喷嚏,并伴有较多水样鼻涕。患者常可明确陈述发病诱因。该型也可能属反向过强性鼻炎。
2.精神性反应型
精神紧张、恐惧或怨恨、沮丧等反复刺激,引起患者鼻部反应。现代神经生活内容的变化和节奏的加快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使此类患者人数增加。
3.特发性反应型
此型患者往往找不到任何可疑的诱发因素,占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例的大多数。患者常有水样鼻涕,鼻黏膜水肿,时有黏膜息肉或鼻息肉。内分泌功能失调可能是其诱因之一。
四.鉴别诊断
1.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鼻分泌物中有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季节性鼻炎发作呈季节性。
2.感染性鼻炎
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之分。鼻分泌物常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中多为嗜中性粒细胞。
3.非常变态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
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细胞,但无其他变态反应依据。
4.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症
虽然鼻分泌物中可有多量嗜酸细胞,但患者有水杨酸制剂或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史和哮喘史,鼻内有鼻息肉。
5.过强反向性鼻炎
由鼻内感觉神经轴突反向过强引起,以突发性喷嚏为主要症状,发作突然,消失也快。
五.治疗
1.避免或去除诱发因素
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掌握生活节奏,稳定情绪,不要过度疲劳与紧张。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治疗或暗示性语言,有时也会收到明显效果。
2.药物治疗
(1)鼻减充血剂对以鼻塞为主要症状者可选用。但在应用时要注意药物性鼻炎的发生。可采取间断性或交替性给药。三磷酸腺苷钠(ATP)对缓解鼻塞有显著疗效。
(2)抗组胺药不少非免疫性因素可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故抗组胺药对不少病例仍有较好疗效,对鼻痒和喷嚏症状明显者可首先选用。
(3)抗胆碱药适用于以鼻溢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可有效地控制鼻溢。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在细胞内外各水平上发挥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故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些喷嚏症状明显、水样鼻涕较多且鼻黏膜水肿明显的病例,有显著疗效。
3.外科治疗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考虑外科治疗:①鼻内结构解剖畸形明显,影响通气或鼻窦引流;②不可逆病变组织,如鼻黏膜增殖性改变或较大息肉。
(1)解剖畸形的矫正能加重血管运动性鼻炎症状的鼻内结构畸形主要是鼻中隔偏曲,重者常与鼻甲接触甚至抵压之。这样长久形成的刺激不仅可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而且常常引起头痛。上述畸形早期矫正可明显减轻症状,甚至可以治愈。
(2)不可逆变组织的切除明显引起鼻塞的增生肥厚鼻甲,鼻黏膜长期水肿形成的鼻息肉,均应及时切除。降低鼻内神经兴奋性,切断副交感神经纤维对鼻腔的支配,但应该谨慎选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