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腰腿痛的正确防治

发表者:陈清汉 人已读

前言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
机器会老化,人体各脏器(包括腰椎)也不例外
社会在发展,头脑在发达,人体在退化,肌肉发育不良
女性肌肉不发达,腰痛更多
腰痛是现代病
腰痛是人类难以回避的痛苦
人类双足直立行走-----腰痛就难以避免
腰的负担增加
孕妇、啤酒肚-----易发生腰痛
心因性腰痛
更年期
腰痛的成因
背部肌肉与腹部肌肉是天然腰围
脊椎骨是“天线”,背部肌肉与腹部肌肉是斜拉的“钢丝”

背肌和腹肌越发达,承受的重量越大,脊柱越稳定
椎间盘是缓冲垫(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板组成)

椎管内有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
脊柱损伤、病变(椎间盘突出、肿瘤、结核、增生等)常常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痛或瘫痪
急性腰痛
急性腰痛是“魔女一击”
急性腰痛俗称“闪腰”
原因:腰椎扭伤、急性肌筋膜炎、椎体压缩骨折、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
“破车的鸣叫”
人的老化----骨头变脆,椎间盘失去弹性,腹肌背肌日趋单薄
椎间盘水分减少、高度降低、缓冲作用下降----超过负荷---椎间盘突出—刺激骨膜形成骨头(骨质增生、骨赘)
软骨受到长期磨损---变薄、不光滑—边缘骨赘

椎间盘弹性及高度下降—周围韧带、关节囊松弛—脊柱不稳(阶梯状滑脱、退行性滑脱)--椎管狭窄—神经受压—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等
椎体后缘增生、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椎管狭窄

老化的过程就是昨天还能做的事今天做起来有些吃力,明天已无能为力
老化是全身性的
脊柱以外的疾病也会引起腰痛:尿结石、大动脉瘤、癌症、盆腔肿块等

腰痛是人生的一部分,应该尽情享受伴随者腰痛的充实的人生
女人的一生都在与腰痛搏击

女性穿高跟鞋
月经期
妊娠(12周后开始腰痛)
更年期腰痛(自主神经失调)
绝经后骨质疏松
静卧不动也会疼痛的原因
引起腰痛的常见疾患
腰扭伤(肌肉、肌筋膜、小关节)
劳损—腹肌、背肌欠发达,不良姿势(职业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人称为椎间盘“疝”
峡部断裂、腰椎滑脱
退行性脊柱病(脊柱老化)
骨质疏松
脊柱肿瘤

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
个人因素:
35-55岁是下腰痛的好发年龄。身体健康者发生慢性下腰痛的概率相对较小。有脊柱畸形和下肢不等长者,容易发生下腰痛。
健康状况:肌肉发达者,脊柱稳定性好,不易腰痛,反之易于发生腰痛
畸形:有脊柱后突、侧突、下肢不等长者易于腰痛

心理及社会因素
渐增多
神经衰弱
与领导、同事关系
注意力高度紧张
受教育时间长短

职业因素
重体力劳动;腰痛与重体力劳动程度呈正相关
频繁弯腰和扭腰—易发生下腰痛
重复性工作
静止性姿势:站立或坐位超过2小时,易发生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degeneration):基本因素或前置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
损伤(injury or strain)
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
妊娠(pregnancy)
分型
膨隆型
突出型
脱垂游离型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20—50岁
男女之比约4-6:1

症状(symptoms)
主要症状:腰痛+坐骨神经痛
多有搬重物史
多先腰痛后腿痛,咳、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
可有鞍区疼痛、麻木、二便障碍(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
可有股前侧疼痛(高位间盘突出)
常间歇发作,发作时一般止痛药无效

鉴别诊断
马尾肿瘤:无外伤史;疼痛进行性加重无缓解期;夜疼重;腰椎无明显压痛点及活动受限;脊髓造影及MRI可明确诊断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点不同;疼痛可放射至臀部或大腿后,一般不达小腿;腹压增高无影响;SLR可阳性但加强试验阴性;局部封闭效果很好;CT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其他:腰椎结核、肿瘤;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盆腔疾病(炎症、肿瘤);脊椎滑脱

治疗
非手术治疗(约80%可缓解或治愈)
适应证:1.年轻、初发或病程较短;2.休息后症状可缓解;3.X线、CT检查无椎管狭窄
绝对卧床休息:3周,然后带腰围(corset,back brace)下床,3月内勿弯腰负重
持续牵引:7—15kg,2周,bid,1-2小时
理疗、推拿、按摩
硬膜外封闭
髓核化学溶解术

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6个月以上;有马尾神经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疼痛难忍,无法缓解;合并椎管狭窄。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方法: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全椎板、半椎板、开窗)、经皮髓核切吸术、椎间盘镜髓核切除术(后侧、侧前方)

椎间盘镜(后外侧)
后路椎间盘镜(MED)(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
激光治疗 臭氧治疗
电子信箱:chenqinghan8333@medmail.com.cn
单位地址:郑州市经八路2号郑州大学二附院
门诊时间:每星期二上、下午

本文是陈清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