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畸形)该出手时就出手?!~什么时候该治疗?
每周二上午在血管畸形门诊能看到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大多有个共同特点:患者无忧无虑(可能还年少、可能无痛痒),家属焦急万分,有甚者要倾尽所有、到全世界寻医去给孩子根治。每每此时只好先做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放下包袱!放下负担!放下根治的不正确思想!但,自从有了孩子之后,逐渐体会到了父母的无尽担忧与顾虑,对于这种好也好不了、怀也坏不到哪儿去的“顽疾”,“病在孩儿身,痛在父母心”估计是十之八九的现实写照。
有时候翻翻自己的手机相册,真有些“惨不忍睹”,即使丢了手机估计也能把捡到者吓一跳。医生的习惯是顺利病患很快忘却,特殊病案记忆犹新,纵使N多年之后:上次有了23岁的帅小伙,早期没治疗,左上肢残疾了;有个孕妇,后背静脉畸形疼的每天睡不了觉;有个5岁的孩子,已经2个月抬着腿才能睡一会儿;有个女孩儿刚结婚,因为下肢弥漫性静脉畸形畸形固定了;有个20多岁小伙子臀部静脉畸形,等床期间破溃了……😟
手机里的每个“成功”案例,是既往的累积和未来的阶梯,里面的遗憾案例,是医者、患者尤其是亲属的继续煎熬,这条路长漫漫,有坦途一样有荆棘,坚持与合作是前进的动力,回顾与反思是奋进的风帆。
众多的静脉畸形在治疗时机上是模糊的;治的早了是不是过度医疗?治的晚了又有点追悔莫及?指南共识中一直有提及但也很难去明确,适于大众但也有特例,门诊上同样的言语在不断的重复,估计做我对面的麻醉老师也都听出茧子了。
随,断断续续从事这份工作十几年,也真有自己都模糊不明的时候,借此机会,总结反思一下吧。
本文是樊雪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