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鹏 三甲
赵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 普外科

胆结石都是“吃”出来的!

2561人已读

自然界有各种石头不足为奇,但你可能想不到,血肉之躯中也会长出形态各异的石头!它们有大有小,坚硬程度、排列状态都不同,长在不同部位,名字也不相同。

若长在胆道部位就叫胆结石;长在肾脏及尿路部位就称为肾结石、尿路结石;长在胰腺内部的就叫做胰腺结石……这些石头一旦“疯狂”起来,简直生不如死,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癌症!

1

易被忽视的胆结石

胆结石症状不典型时,很容易与胃病混淆,据统计,胆结石被误认为胃病的概率占30%左右!也因此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1

胆结石的形成

胆囊里面97%都是水,另外3%是由三样物质组成——卵磷脂、胆固醇和胆汁酸。

正常情况下,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胆固醇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胆汁内的。但一旦这三者的平衡被打破,若胆色素游离出来,则形成黑色的胆结石;若胆固醇析出,则会形成黄色或白色的结石。

胆结石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穿孔、出血甚至胆囊性的胰腺炎,都可能危及生命;另外,胆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有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

2

易导致胆结石的坏习惯

①长期不吃早餐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地方,当进食后胆汁被排入肠道帮助食物消化。经过一夜的休息,不进食早餐会导致胆汁的过久淤积,长期如此,可导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形成结石。

②肥胖

肥胖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肝脏酶的代谢,同时还会干扰胆囊的收缩功能,使胆汁排出受阻,造成胆汁淤积,更易促使胆结石形成。

③高脂饮食

长期大量吃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肥肉、动物内脏、动物皮等,容易导致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造成胆固醇易结晶析出,形成结石。

④过度节食

过度节食也会导致胆汁中各成分比例紊乱,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因此,想要远离胆结石,就需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

3

有了胆结石怎么办?

查出胆结石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得分情况而言。

据了解,70-80%的结石患者并无任何感觉,这类静息性胆结石不一定需要马上处理,可以定期观察或者采取药物治疗。

但对于一些高危人群还是尽早手术治疗:

① 有绞痛症状

胆绞痛一般表现为饮食过饱或吃油腻物后,右上腹、中上腹、胸骨下等部位有强烈钝痛,可放射至背部(尤其是右肩胛骨),疼痛通常至少持续30分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② 结石位置不好,容易堵塞胆管诱发更严重疾病的患者。

③ 药物治疗无法改善,有破裂或是癌变风险人群。

④ 除了结石,胆囊有其他病变的患者。

⑤ 胆囊结石直径大于1cm的患者。

⑥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赵鹏
赵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