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婴幼儿出现哪些表现要注意孤独症的可能性?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模式。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哪些表现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可能存下孤独症的可能性?
3月龄时孩子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不能注视人脸(尤其周围熟悉的人),不能追视移动的人或者物品、光线,不能逗笑及发音。6月龄时,孩子发声少,笑的时间不能发声。8月龄时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不认生(不能周围的熟人和生人)。12月龄不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如不能挥手或者拍手等。呼唤孩子的名字没有相应的反应。1岁半时,不能有意识的喊“妈妈”“爸爸”,不能完成简单的指令,如灯在哪里?妈妈是谁?,与人没有眼神的交流、2岁半时,不能说2-3字的有意义的短句,兴趣单一、刻板(例如对于一些单调或者有某种特征的事物却表现出痴迷,例如:天气预报、旋转的物体等。出门去某处只走固定的路线、物品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极端挑食,对于环境的变化,如:家具位置的变换,会特别敏感,难以接受。在他们的书画等作品中,也可见刻板的特点,如:所画的动物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写字大小及笔画粗细都一样,画画也是画相同的物品或者相近的题材。)有大小便是不能控制及告诉大人。3岁时,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与同龄儿童分享自己的玩具及食品等,不会向小伙伴表示友好(例如:通过打人或者咬人表示友好)。不会玩过家家(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
儿童在小婴幼儿期出现上述表现时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可能存在孤独症的可能性,需要尽早就医评估及诊治。
本文是杨圣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