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颌面部感染解析——咽旁间隙感染
2541人已读
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上通颅底,下连纵隔,内有出入颅底的颅内静脉,第IX~XII对脑神经等重要结构。
临床表现:
常有下颌智齿冠周炎及腭扁桃体及相邻间隙感染的病史,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和张口受限,如伴有喉头水肿,则可出现声嘶、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同时多伴有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面部肿胀不明显或同侧下颌角后方丰满、压痛。口内可见咽侧壁红肿膨隆,同侧扁桃体被推移突向咽腔,脓肿形成后可扪及波动感。
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穿刺结果可以作出诊断:
1,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和张口受限,见“临床表现”。
2,穿刺检查:穿刺部位可在翼下颌韧带穿刺进入间隙,或从颈部下颌支后缘皮肤穿刺,经过翼颌间隙向内穿过翼内肌即进入间隙。
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局部表现相类似的疾病,如咽侧部发展迅速的恶性肿瘤、囊性病变、继发感染等鉴别。
治疗原则:
1,脓肿未形成时支持抗感染。
2,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
手术注意事项:
1,口内切开时,由于脓腔常压力较大,切开时应在吸引器吸引下先切一个小口,再扩大,或穿刺时吸出少量脓液减压后再行切开。
2,手术时不可分离过深,以免损伤深部结构。
3,术中应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一旦窒息应立即气管切开。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本文是魏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