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碧莲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皮肤性病科
痱子怎么治疗?
2103人已读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晶形粟粒疹: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白痱无不适感,减少出汗后很快自愈,无需治疗。
2.红色粟粒疹: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表现为成批出现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治疗上可给予痱子粉外扑,或者外抹炉甘石洗剂。
3.脓疱性粟粒疹: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可给予夫西地酸、百多邦等软膏。
4.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不易破溃,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此型痱子主要是降低所在环境的温度,减少机体的出汗后病情自愈,无需用药。
总之,痱子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降低所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出汗后病情即可很快缓解。
本文是杨碧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