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晶体植入手术的一些问答
ICL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icl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简称,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LASIK、PRK和其他切削手术进行屈光矫正的最新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矫治近视最新最安全的产品之一,目前在美国已被广泛使用。它可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远视和散光,而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无须进行手术后缝合,尤其对高度近视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目前在我国,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800度)患者中,不少人因为角膜厚度不够或者相对较薄,而不能进行准分子激光矫正,而ICL给高度近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ICL,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ans,ICL)亦称“phakic IOL”。简单的说,就是将“设计成矫正近视的超薄镜片”放置于眼球屈光系统中的后房间隙,并固定于睫状沟内,达到长久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ICL目前被认为是可替代LASIK、PRK和其他切削手术进行屈光矫正的最新技术,是矫治近视的最新和最安全的技术之一。
ICL适应人群
1、年龄在18至50之间。
2、近视,伴有或不伴有散光,远视。Toric ICL可用于矫正近视合并散光。
3、前房 深度合适,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需要眼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眼科检查进行确定)。
4、在1年内眼睛度数的变化不超过0.5D。
5、未怀孕。
6、对屈光手术中应用的药物没有过敏史,没有其他禁忌证。
7、干眼症或角膜偏薄者(不适合进行LASIK的患者)。
ICL的原理
1、在眼睛的黑色和白色之间的部位制作一个小切口。
2、向眼内注入一种凝胶保护眼内组织,再将ICL推注到眼内。
3、将ICL仔细调整到虹膜后最佳的位置,并将凝胶从眼内冲出。
ICL的优势
1、独特的晶体成分
与其他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不同,ICL的制作材料是Collamer,这是一种独特的机体晶体材料。这种专用的晶体材料具有比丙烯酸和硅胶更高的生物相容性。ICL也是可折叠的,与其他晶体相比,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切口更小。
2、手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验证
ICL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证实,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完成60,000多例手术,美国FDA也已经通过了严格的临床验证。与角膜屈光手术不同,ICL不会永久性地改变眼球结构,而是隐蔽地置于眼睛的后房,和人本身的晶状体共同矫正视力。
3、手术切口小
与其他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不同,ICL是可折叠的,因此可以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植入。小切口是眼科手术医生所熟悉的一种技术。ICL仅需要2.8mm至3.0mm的切口,而FDA批准的其他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则需要6.0mm的手术切口。这种小切口的创伤更小,而且不需要缝合,而且不诱发散光。
4、具有可逆性,必要时可以取出
ICL可以永久性地置入眼内。但是,如果发生过矫或者欠矫,或者出现并发症,或者患者的视力发生变化时,可以由经过培训的眼科手术医生将ICL取出或进行更换。
关于 ICL 的十个常见疑问:
1 . 我是否适合用 ICL ?
最好的 ICL 适合病人年龄在 21-50 岁之间。 ICL 病人最好没有做过眼科手术,并且没有青光眼、虹膜炎、或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
2 . ICL 在美国的矫正范围如何?
远视的矫正范围是 +3.0~+20.0 D ,近视的矫正范围是 -3.0 ~ -20.0 ,散光范围是 +1.0 ~ +4.0 , ICL 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3 . ICL 的优势在哪里?
ICL 可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远视和散光,而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无须进行手术后缝合。同时它可以实现可预见的屈光矫正和卓越的视觉质量。
4 . 如果患者的视力改变了怎么办?
如果患者的视力发生了明显改变而导致所佩带的 ICL 不再适合,可以随时把 ICL 取出或更换。 植入了 ICL 后,患者仍然可以佩戴玻璃眼镜或隐形眼镜。
5 . ICL 会不会像隐形眼镜一样发生干燥或污染?
不会。 ICL 在设计上是用于植入眼睛内部而无须维护的。
6 . ICL 是否可以从眼外边看到?
不会。 ICL 是植入在虹膜后边的,任何人包括患者自己都无法从外部看到。 ICL 在美容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非专业人士是无法注意到您进行了视力矫正的。
7 . ICL 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ICL 的原料是 STAAR 公司独家出品的胶原多聚物( Collamer ),它由小量的纯化胶原聚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眼内无任何不良反应。
8 . ICL 手术的过程如何?
ICL 手术病人在正常情况下接受轻度的局部麻醉进行手术,当天即可出院。术后护理简便。
9 . ICL 可以在眼内停留多久?
ICL 在使用方式上是植入后长期存留,无需维护。
10 . ICL 植入后是否会感觉到眼内有异物?
通常情况下患者不会感觉到眼内 ICL 的存在。植入的 ICL 不会与任何组织结构发生结合,亦不会发生移动。
本文是张晓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