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晕久治不愈,一刀解除顽疾
袁先生今年五十多岁,半年前开始出现头晕,往往在行走或劳累后出现,感觉头脑发胀、头重头大,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耳鸣、甚至会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休息一段时间后逐渐好转,尤其是卧床休息后恢复较快。时不时还经常感觉行走不稳、下肢无力。
这个头晕严重困扰着袁先生,为此到处求医,看过很多医院和不同的专科,也做了很多的检查,包括头颅、颈椎、血管、心脏、血压等各方面的检查,都不能确定头晕的原因。虽然发现血压有点高,但按照高血压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颈椎的MRI显示有颈椎间盘突出,但经过中医手法、牵引、理疗、药物等治疗也不见效,又在其他医院实施了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射频微创治疗后头晕症状仍然存在。
头晕是一种自我感觉症状,外人无法理解,但袁先生却感觉非常难受,整日感觉头脑昏昏沉沉、头大头胀,严重影响了生活,也找不出原因,不知如何治疗。无奈之下,经过多方打听,他来到了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曹亚飞主任的门诊。曹主任认真听取了袁先生的病史陈述、做了查体以及查阅了以前的检查资料,发现病人具有颈椎前屈时头晕加重,后仰、旋转以及牵引颈椎时头晕减轻的特点,颈椎MRI又显示C4/5椎间盘突出,又进一步排除了可能引起头晕的颅脑、血管、内耳、心脏、心理、血压等等因素后,考虑袁先生的头晕症状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的,因为袁先生已经尝试过保守及微创介入治疗,现在能选择的治疗方案是施行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压迫神经的椎间盘组织。袁先生也认可曹主任的分析和诊断治疗意见,办理了住院手续。
为慎重起见,住院后又进一步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和会诊以排除可能引起头晕的其他疾病,同时进行中医药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手法、针灸、理疗、中药等,经过几天的治疗,头晕症状依然不能缓解。这时候的袁先生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尝试保守治疗了,主动找到曹主任要求手术治疗。
经过科室讨论和术前检查后,曹主任就为袁先生施行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手术非常顺利,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只有3-4公分长的手术切口,术后又进行了美容缝合。重要的是术后袁先生清醒后就发现原来的头晕消失了,眼睛看东西也比以前明亮和清楚了。术后第二天就下床活动,第三天就高高兴兴的出院回家了。
头晕是是临床常见症状,能够引起头晕的疾病有数十种,多与耳鼻喉科、内科、脑外科、神经精神科、骨科等有关。由于涉及病种多又涉及多学科,所以头晕的病因常常难以确定,也常常让很多的医生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颈椎病是引起头晕的其中一个原因,称之为颈性眩晕,表现为头晕、视觉不清、耳鸣。其特点是颈部屈伸或转动时突发头晕,头晕与颈椎的活动有关,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有时会伴有其他一些颈椎病的症状。颈性眩晕在临床上不算少见,已引起学者们的普遍重视。
目前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主要的假说有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椎动脉压迫学说、颈部运动感受器的本体感觉传入错乱学说。
治疗前应先排除眼源性、耳源性、血管源性、颅内病变、心脏病、血压异常以及精神神经等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眩晕。大部分的颈性眩晕,通过药物、手法、浮针、牵引、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有一些严重的病例,比如椎间盘突出压迫较重或者伴有颈椎不稳的,又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可以采用低温等离子介入技术或颈椎手术治疗。
另外,一旦罹患颈性眩晕,除了寻求医学治疗之外,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连续低头位工作或看手机,注意正确的颈椎姿势,适当的休息和体育运动,颈部保暖,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等自我保健来配合治疗,以康复痊愈。
本文是曹亚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