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免疫力吗?——儿童免疫性疾病的认识与防治
“人类的免疫系统在个人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保护机体免受病毒、细菌、毒物等致病因素的侵害;同时又维持自身稳定和行使监视功能,从而防止过敏、自身免疫和肿瘤的发生。而对于一些遗传免疫性疾病患者,他们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针对此类疾病,科学家们加大了研究力度,但是还是有许多未解之谜。我把每一个病人的数据和血样存储起来,就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笔财富,为以后的研究和运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寻找免疫缺陷疾病的终结之道。” ——陈同辛
关注陈老师好大夫网站的爸爸妈妈们大多是对自己宝宝免疫力有所疑问,儿童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也需要父母有耐心、在孩子治疗期间也需要精心护理。每一个患有免疫性疾病的孩子都像一个瓷娃娃,需要家长精心、耐心呵护。
专注儿童免疫力的陈同辛教授
被小患者亲切地叫为“陈爷爷”的陈同辛教授从事儿科临床疾病诊疗36年,研究方向为儿科临床免疫学,尤其擅长反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过敏性疾病和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
他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分型和基因诊断,并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脊灰病毒携带的调查,促成上海市少儿住院基金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治疗专项基金的城市。2006年,他利用造血干细胞治愈了中国首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病患儿,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免疫力差是不是病
许多家长都有疑问,孩子从6个月起到3岁期间,总是反复感冒,打针吃药,眼看着孩子逐渐消瘦,家长既焦虑又无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孩子免疫功能低下?
“儿童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就是人体的‘保护神’。”陈同辛说,在一般人眼里,常常分不清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等名词的特定含义,以致混为一谈,有的还因此延误治疗。
所谓免疫功能低下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医学上将它细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生理性免疫低下,不属于病态,随着婴幼儿的发育成熟而完善;另两种情况分别为先天性免疫低下和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均属病态,需要特殊治疗。先天性免疫低下,也称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的某个或多个组分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而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发生免疫低下。这类患儿的比例较少,一般得病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是出生后由外界因素诱发的免疫低下,是引起小儿免疫力低下的主要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至1/5000,中国每年出生约1600-1700万新生儿,其中最少应有2500个左右可能患上此病,目前中国累计存活的免疫缺陷病儿童应有3万-8万名,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大部分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没有被发现。
了解宝宝的免疫力就看这一本
免疫力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医学话题,一句说不清楚,两句讲不明白,再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医学名词和术语,让父母望而生畏,想了解也无从下手。陈同辛教授团队联合出版社策划了一本浅显易读的有关免疫力科普书(尽力说明白一些医学术语)——《宝宝不生病的秘密——儿童免疫性疾病的认识与防治》。
给家长讲明白免疫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喜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免疫功能暂时低下,但的确有些孩子是需要可能存在免疫缺陷,这样的宝宝更要早发现、早治疗。陈教授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用生动的形象,让年轻的爸爸们更容易理解。尤其是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缺陷病患儿家长亟待了解的知识,有详细的解答。
该书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目前正在其微店和其他淘宝店预售中(搜索“宝宝不生病的秘密——儿童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就可以找到)。
本文是陈同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