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红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你是不是好的就医者或家属?

发表者:徐丽红 人已读

目前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是对疾病的宣传很多,多的有时候造成大众的审美疲劳感,有些实践性不强;还有舆论媒体对医生也是褒贬不一,医生这个职业成了人人离不开,但也会引起很多人非常敌视和高度怀疑的一个职业,有些医生也会处处采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执业态度,给医患关系朦上了一层纱,甚至隐患无穷!

在我国,有好多医院要求把患者视为亲人,要求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用带着我们名族特色和中国文化色彩的东西,要求医生。如一些医院的宣传: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口号之大,空泛其谈,这是典型的以医生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大包大榄态度,实际上作为医生根本做不到,医院呢做得到吗?

而社会、医院往往忽视医生的心理健康,和如何造成医生今天的职业环境及执业态度,导致医生面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负性的,消极的执业情绪,医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的需求不能满足,又如何能更好的保证大众的心理健康。那么好的医患关系是大众健康的一种基石。

好的医患关系,好的就诊体验,来自医院,医生,患者,家属,哪个环节出来问题,都影响到一次完美的就诊体验,舆论媒体一边倒的宣传,把不好的责任都推向医生,其实是不正确的。医生、患者、家属要达成一个治疗联盟,缺一不可,一起陪患者早日走出阴郁,走向康复。

下面把我作为一名医者对就诊者的感受和体会告诉大家。看看你和你的家人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就医者,或陪护者。

一、诊室里吵架的爸妈

孩子14岁,因为情绪不好,有消极的想法,经常有自伤的行为,烦躁,彻夜难眠,孩子要求看医生,来院后,妈妈带着对医生的不信任,反复要求去综合医院治疗,要做全面的检查,爸爸的态度是坚持要在我这里就诊,最后开了药后,妈妈坚持不让取药,任凭医生对病情怎么解释都没有用。一周后妈妈再次来了,带着无奈,这次要求医生开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两周后第三次来诊,说服药后效果好,要求开药。

孩子和医生讲父母经常吵架,为此孩子非常自卑,烦躁,没有人理解自己,所以经常自伤自己,来到诊室仍然吵架,意见不一致,孩子很尴尬,医生很无奈,妈妈表现出对医生的不尊重,每一句话带有挑衅的,医生的心理也不好受,幸运的是有父亲一直支持,不然延误病情。

二、一问三不知的家人

陪同患者来就诊,但一问三不知。家属说医生你看看,你们不是心理医生吗?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医生要靠家人的病史及当天的症状表现来判断疾病,有好多人抱着考考这个医生水平的态度,看看医生用肉眼能看出患者的病症在哪里?只能告诉你医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病史的提供更重要,你企图隐瞒病史,或没有全方面的观察疾病,导诊诊断的不确切的大有人在。

三、对医院和医生抱着怀疑的态度

其实好多人对医院及医生抱着怀疑的态度,反复挑医院医生,自己没有对这些疾病的一些知识和基本的认知,没有积极的态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人也很多。一个精神疾病需要连续的治疗,精神科医生要有辩证的思维方式,纵观病情的变化,横向的和纵向的思辨方法分析病情,体会病人的变化,再调整药物。所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四、喋喋不休的就诊者,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诊室里喋喋不休,丝毫不考虑医生的工作,也许还有很多候诊者在焦急地等在诊室外边,有人在诊室里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不考虑其他人,提供病史时,东拉西扯的,没有重点往往很难打断,医生和他讲的基本不听,一味地给医生说一些对诊断治疗没有太大帮助的事情,希望一次问清楚,一次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主导性很强。

五、受其他人影响,没有正确的治疗观,易走上被骗之路

有人怕来医院被医生把病看重了,甚至认为看到同类的病人也会把病吓重了,谈精神病院色变,说怕来医院会把病人吓坏了,找一些病人少的私立医院,比较隐蔽,也怕到人多的大医院,遇到熟人,虽然初衷为了病人,甚至是家人的颜面,孰不知,走了弯路,有个患者,妈妈带到惠州一家私人诊所,一次要走十万块钱,说去根治疗,结果越治越重,没有一个月连医生都找不到了,最后来我这里,和医生讲没有钱了,开点便宜药。想当初为什么不能精明一点呢!看病的过程是要学的睿智聪明啊!

五、提出过分要求给医生

医生是在医院执业的,除了行业规范,还要在医院里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还有很多约束医生的要求。如要求患者实名制,严格执行医保中心的管理,患者有想冒名顶替的;精神病药物及安定类药物的管理规定,可患者要求多开;还有好多看似合理的要求,但医生不能满足,不按规定执行,必将导致违规违法。可有些患者及家属不会考虑这些,目的达不到,想当然地会认为是不是医生刁难,全然不理解医生的难处,留下不满意的印象。影响以后的医患关系。

前天一位患者的哥哥来开药,要多开点,说回来不方便,人在广州,我说医生已经开到能开的最大剂量了,患者妈妈在电话里就开始指责医生,说其他医生可以,最后没有办法,当场演示如果按他要求的来开药,电子处分会打不出来,其哥哥理解了,妈妈仍然在电话里愤愤不平,这个估计得儿子回家耐心解释。

六、把对社会或家庭,或患者的不满情绪带到了医院,直接受害者医生。

好多人带着负性情绪来的,对一些社会不满情绪,抱怨,不满,挑剔,不安,怀疑,看病难,挂号难,再加上长期家里有患病的人,导致对治疗等方面的不满意,因为精神心理疾病,多数成慢性化特点,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到医生这里,开始就带上敌视的,不满的,多疑的,挑衅性质的态度,导致医生见了这种人躲而来不及,不躲好受伤,只好送神神一样,赶快送走,不必多理睬。

七、家里的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开始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有些孩子出现问题,不是积极的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而是到处找原因,是学校同学欺负?还是老师欺负的?有好多家长第一时间去找学校,找老师的麻烦;不然就是相互指责,互相埋怨,家里出现一地鸡毛,而不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状态的变化,反而是好多孩子主动要求提出来院就诊,到医院家长也表现出反感或无奈,不愿意接受治疗。

八、当然也有好多合格的家属和患者

有好多患者和家属心地善良,通情达理,来院前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大量关于疾病的知识,对医生尊重,和医生沟通好,提供医生大量的关于患者的信息,对医生绝对的信任,久之建立很好的医患关系,达到很深入的了解和沟通,医生也愿意用十二万分的力量去帮助患者。

家属和患者要学习一些关于疾病的一些知识,知道疾病的发病规律,症状表现,给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疾病信息,掌握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起到监督或督促的作用,加强药物的保管,陪伴患者走到完全康复,走向社会,做好自我照料。

上面阐述了一些以医者角度看就医者,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受家庭,职业,受教育背景,人格特点等影响,来就医时的表现不一一列举。告诉大家做一名合格的就医者或陪伴者,大家可以转发,推荐给有需要的人士。

本文由徐丽红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是徐丽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