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不孕症

冬病夏治,不止于三伏贴,这些方法不容错过!

发表者:张迎春 人已读

三伏天将至,正是进行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对体内有湿气和寒气的人来说,这是祛湿气、排寒气的最佳时期,不管是湿气重的人、体寒的人、或是体质差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祛湿排寒、调理体质,让身体变得更健康。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三伏贴,在三伏天采用具有温通散寒作用的药物贴敷穴位,起到疏通经络,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句话叫“冬养三九补品旺,夏至三伏行针忙”, 三伏贴只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法,除三伏贴之外,还有三伏灸、三伏针、三伏蒸、三伏罐等方法,与三伏贴联合运用,疗效更加显著!以下介绍几种适用于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1、三伏灸

三伏灸是借灸火的温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最常见的有督灸和脐灸。

督灸-为督脉灸,是指将温阳补虚的生姜、督灸粉放置在后背督脉上,并将其堆成长蛇状,其上放置艾绒进行艾灸的治疗方法,因其状似长蛇或火龙,又称"长蛇灸"、"火龙灸"。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与传统艾灸方法相比,督脉灸的铺灸面更广,刺激穴位多,且艾炷多、火力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

脐灸-即在肚脐上隔药、隔姜灸,肚脐,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生姜的温阳散寒之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温阳散寒、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三伏针

三伏针简称“伏针”,是中医应时针刺的一种疗法。三伏天腠理开泄,阳气旺盛,在此时针刺,祛除体内寒邪、顽疾效果更好。三伏针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经络就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道路畅通,才有利于排出毒素和邪气。三伏天进行针刺治疗,可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3、三伏蒸

三伏蒸是指三伏天利用中药进行熏蒸,在民间应用较多,利用熏蒸机的热力将蒸汽中有效的中药离子透过皮肤表层吸收,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以达到活血化淤、温通经络、消肿止痛、排毒祛湿、驱风寒的治疗功效。

4、三伏罐

三伏罐,是指在三伏天进行拔罐治疗,可以帮助“寒湿瘀滞”从腠理开泻,对于夏季阳气升发不及,寒湿郁而难发的人尤其适宜,三伏罐产生的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使体内的寒湿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方法这么多,适应病症有哪些呢?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量少、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7、其他

冻疮、遗尿、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冬病夏治有哪些禁忌症呢?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灸疗药物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糖尿病、灸疗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1岁以下的孩子、孕妇等要慎用。

2019冬病夏治治疗时间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中伏加强:8月1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本文是张迎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