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鹏程 人已读
子曾经曰过,文末视频真的很好看,颜值高的都会点在看。
中国人讲究吃,俗话里有“民以食为天”,形容人生用“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谈谈生活“吃穿住用行”吃排在头一位。
您在圈上秀个恩爱、晒个娃,可能没人点赞。但如果您晒张“烧肉粽”,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朋友给您点赞,三分之一的朋友评论问“这家在哪?”,三分之一的朋友想跟您掰扯掰扯“到底咸粽子好吃,还是甜粽子好吃?”。
关于吃,有一句顺口溜您肯定听过——“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出处?鲁迅先生表示不背锅!那有道理吗?李医生说说,客官您听听~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有道理吗?
李医生没有考察到这句话的出处,但是从字面意思看,这句话应该出现贫困时期,一般应用于一下场景:
小明:妈妈,怎么又吃萝卜白菜,我想吃肉、想吃鱼。
妈妈:小明啊,“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乖,多吃口菜,吃了菜就不饿了。
小明:好的,妈妈。
那有没有中医养生的道理呢?李医生认为有一定道理。
对于鱼、海鲜、肉等食物,中医认为这类食物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和谷物、蔬果相比,补益的作用更强。
鱼类、海鲜多味咸,性寒,具有清热、滋阴、润燥的功效,所以“鱼生火”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特别是脾胃虚寒者要慎重服用。
肉类食物以甘味为主,性质多偏于温,所以肉类食物大多助阳益气,具有温阳健脾补气血的作用。对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人群,有补益作用。
这类食物虽然好处很多,但也不能食用过量,否则就会伤害身体。
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类的食用量为40-75克,水产品的食用量为40-75克。
所以,只要鱼类、肉类食物的食用量合理,饮食结构均衡,是不会对健康人造成不利影响的。
无肉不欢的我该如何健康地吃肉?
①湿气重——不吃肉、海鲜
湿气重在体型肥胖的胖友、熬夜拼酒小烧烤的生活不规律人群以及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的人群中比较常见。闽南地区靠海,环境潮湿,所以闽南人多湿气重。
很遗憾,对于湿气重的朋友,建议饮食清淡,可适当减少鱼肉海鲜类的摄入量。
②体寒——吃牛、羊、鸡、鸽子
除了母亲怀孕时营养不良、早产,或父母为心肺气虚(阳虚)状态等先天禀赋的原因外,大病久病之后的元气大伤、长期重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减肥期间节食过度营养不良,爱吹空调电扇不注意保护以及过食生冷等都是形成体寒的原因。
体寒多出现在爱吃冰淇淋的小朋友、正在减肥的胖友、马拉松网球爱好者、饱受公司中央空调摧残的上班族们以及工作完回家就要“葛优瘫”的朋友。
针对气虚阳虚体质,温阳补气迫在眉睫。李医生推荐牛肉、羊肉、鸡肉、鹅肉、番鸭、鸽子、鹌鹑、驴肉等具有温阳健脾补气的肉类。
涮羊肉
姜母鸭
卤牛肉
水产品部分推荐虾、鳝鱼、红鲟等少数具有温性的海鲜。
干煎红鲟
③热性体质状态——吃鸭、贝类、蟹
除了先天禀赋外,过食煎炸燥热食物、滥用温阳药补气药以及长期工作生活在高温地区都是形成实热体质的原因。
特别热爱“金拱门”“开封菜”的小朋友、盲目进补的“养生人士”、炼钢工人、烧烤摊主都是实热体质的常客。
在此,李医生也不是特别推荐吃荤食,但如果馋的不行,可以吃少量的鸭肉、文蛤肉、牡蛎肉、苦螺、海蜇、猪小肠等。
咸水鸭
苦笋小肠煲
最后
今朝有肉今朝胖,明日肉在身上晃。李医生祝愿点在看的小伙伴们都能吃饱吃好,腰腹减小。
本文是李鹏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