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黄志亮 人已读
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多由血管破裂、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障碍引起。其中少量咯血(4h咯血量< 100mL),中量咯血(24h咯血100~500mL)、大量咯血(24h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100mL)。在药物治疗中,垂体后叶素为治疗大咯血的首选药物。
垂体后叶素是什么?
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加压素 2 种活性成分。
后者可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肺小动脉、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肺循环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利于血管破裂出血栓形成而发挥止血作用。
垂体后叶素怎么用?
表 1 垂体后叶素用法参考
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表 2 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一览表
1. 低钠血症
只有远超过抗利尿作用剂量,加压素才能发挥止血效果,同时也增加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抗利尿作用,但不影响尿钠的排出,从而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疗程呈正相关。
一旦发生低钠血症应及时纠正,停用垂体后叶素,控制入量及补充浓氯化钠。
那么,如何停用垂体后叶素?
垂体后叶素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所以停用须经过 1~3 天的减量过程,否则可能导致尿量增加;限制入量在 800~1500 mL;必要时可补充浓氯化钠,过快纠正低钠血症可引起大脑脱水等。
推荐方法:总血清钠浓度在 24 h 内不能超过 12 mmol/L,之后停止给予浓氯化钠,限制水的摄入。
2.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也与低钠血症相关。有资料显示,血钠低于115mmol/L 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多与垂体后叶素的血管收缩作用相关。
垂体后叶素大部分不良反应是由本身的多重药理作用及剂量蓄积所致。
治疗过程中虽无法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但可通过联合用药等方式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用药禁忌有哪些?
表 3 垂体后叶素禁忌证
对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可在垂体后叶素减量过程中,加用其他作用机制的止血药物。
有使用禁忌的患者可直接选用其他作用机制的止血药物,同时积极寻找出血部位和原因,进行病因治疗。
用药小结
1. 垂体后叶素为治疗大咯血首选药物;
2. 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与疗程正相关;
3. 若发生低钠血症应及时停药,控制入量,谨慎补充浓氯化钠;
4. 为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可酌情联合用药。
本文是黄志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