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血,补铁就好了吗? 当然不是!
很多患者对贫血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贫血了,只需要补铁就好了,或者吃一些含铁量多的红枣啊等等食物,这是不准确的。
本篇科普文通过详细表述贫血存在的原因,通过降维式的描述,让读者知道:
缺铁只是贫血众多原因的一个,发生贫血了,应该做的是:
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再对症治疗,
下面开始娓娓道来~~
贫血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特定病因和特定患者人群的评估将在其他文章中专门讨论,如下: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B12与叶酸缺乏性贫血
慢性疾病/炎症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药物诱发性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老年人
心衰患者
儿童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贫血?
贫血—贫血可以严格定义为循环中红细胞绝对数量减少。
WHO的贫血标准:男性和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小于13g/dL和小于12g/dL。
下面到我们的正题,贫血的原因!
有两种有助于明确贫血病因的一般方法。
1. 动力学方法,寻找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机制;
2. 形态学方法,根据红细胞大小的改变和网织红细胞反应对贫血进行分类:形态学方法过于复杂、专业,不在此赘述,仅对动力学方法进行简要描述,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贫血的原因非常多,当发生贫血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用专业的知识,寻找贫血的病因,从而达到早期治疗,早期干预的目的。
动力学方法
贫血可由3种独立机制引起: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加和失血。
简单来说,贫血是体内血红蛋白不足,为什么不足呢?第1,身体自己产生的少了;第2,体内被破坏的多了,那实际留下来能用的就少了;第3,丢的多了,当然体内就少了。
下面一个一个,娓娓道来。
一、有效红细胞生成减少
为什么强调有效呢?就像我们去买米吃一样,一袋米里面有时候也会有坏的米、稻壳、甚至是小石头等等不能吃的,只有真正能吃的米,对我们来说才是有价值的!
(有效)红细胞生成减少的较常见原因包括:
1. 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12和铁。
维生素和铁是造血的原料,原料不足,当然就没办法造血了。
2导致红细胞前体细胞数量减少的骨髓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器官,相当于是机器换了,那当然就影响造血了。
3骨髓抑制(如,药物、化疗、放疗)
这个跟第2点是类似的,有些药物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产生抑制,特别是一些化疗药。
4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促激素水平低,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激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雄激素)如性腺功能减退)水平降低。
这个就等于是干活的小兵不给力了。举个例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好比是造血机器的一种机油;而促红细胞生成素是需要肾脏合成的,当慢性肾脏病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也就是机油不足了,那当然要想造血了。
5炎症性贫血与感染、炎症或恶性疾病相关,其特点为由于从胃肠道吸收铁减少和巨噬细胞释放铁减少导致铁的利用率降低、EPO水平相对降低和红细胞寿命轻度缩短。
通俗的举个例子,铁是人体造血的原料之一,当发生这种疾病的时候,会导致我们吸收铁减少或者对铁的利用率不高,当然这也就影响造血功能了。
二、存在无效红细胞生成
什么是无效红细胞?通俗的来说,无效红细胞就是那些发育不完全的、畸形的、没有作用的红细胞。这些人虽然红细胞的数量是正常的,但是没有功能,只是来凑数的,当然也就会贫血了。
就像是一座桥,上面是坑坑洼洼,甚至有地方是空心的,当然就不能用来过河了。
无效红细胞生成的特点是骨髓中存在显著红系增生伴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对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骨髓内红系前体细胞不能正常成熟,并在骨髓内死亡,通常通过细胞凋亡和/或成熟阻滞的过程完成。
无效红细胞生成的更常见原因包括下列疾病: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α和β地中海贫血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铁粒幼细胞贫血
5.儿童的先天性红系造血异常性贫血
三、循环红细胞破坏增加
循坏系统主要指血液,红细胞主要存在血管中。一般红细胞的寿命是100天左右,也就是本来正常的红细胞可以工作100天,但是现在红细胞破坏增加了,也就是工人受伤了,工作能力下降了,相对来说,也就是贫血了。
举例如下: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或重型地中海贫血)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疟疾、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脾肿大(即,脾功能亢进)导致正常红细胞破坏增加。
血管内溶血 — 在大多数病例中,溶血发生于血管外间隙,最常见于脾脏和肝脏。但在某些病例中,红细胞会在仍处于循环中时被破坏,该疾病称为血管内溶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梭状芽孢杆菌性脓毒症
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冷凝集素病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失血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但其通常难以定量。导致失血的原因包括严重创伤伴任何部位的动脉出血和胃肠道、肺、肾和子宫疾病。对于这种情况,患者的病史与检测尿液、痰液、胃肠液、粪便、手术引流液和其他体液对评估是否存在出血同样重要。
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了,血丢失的多了,血当然就少了,也就贫血了。
有很多情况可以发生失血且不易识别。这些情况包括:
人为的出血,继发于秘密地抽血的患者
术中或术后出血尤其难以定量,通常被低估。
流往大腿上部和/或腹膜后间隙的出血通常较严重,但可能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是,这类患者可能存在相关的症状,如腹痛、腹股沟或髋部疼痛、腿部轻瘫或低血压。
缺铁在美国和西欧几乎由失血所致,可能为显性、隐性或未重视的失血,如下:
显性出血(如,创伤、黑便、呕血、月经严重过多)
隐性出血(如,慢性出血性溃疡或肿瘤)
诱发性出血(如,重复的诊断性检查、血液透析丢失、献血过多)
未被重视的月经失血
除体内红细胞丢失(骨髓必须补充)外,一旦组织贮存铁耗尽,这些细胞内含铁的丢失将最终导致铁缺乏。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男性和女性的失血量分别大于等于1200mL和600mL后。然而,由于约25%的有月经女性无铁储备,在这一人群中无论出血量多少,都将导致贫血。
由于铁的可用性限制红细胞的生成速率,慢性出血相关的铁缺乏会导致骨髓反应变慢,从而加重贫血程度。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贫血的原因非常多,不仅仅是补铁那么简单。
补铁只是针对缺铁相关性贫血有作用,对其他原因没有作用。
贫血需要在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是潘坤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