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流动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的凝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1、突发下肢肿胀(多见于左下肢,起于足踝部)、疼痛(通常从腘窝即膝关节后侧开始)、皮肤张力增高、皮温升高是最常见的症状通,严重时影响到动脉血流,会出现股青肿、股白肿。
2、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猝死!
3、如未得到及时的诊治,血栓不能清除,后期会出现反复肢体疼痛、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这一比例可高达50%,其中少部分患者最终出现久治不愈的静脉性溃疡,形成"老烂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现象被称为"血栓后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哪些因素?哪些人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易患人群包括:老年(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50余倍)、孕妇和产妇、肥胖、瘫痪、恶性肿瘤、久坐不动、创伤、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制动、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人群。
为什么出现腿部肿胀不能乱揉?
患者出现腿肿、疼痛的第一反应就是揉,这对于血栓高危人群来说,是极端危险的行为。当血栓粘在血管壁上堵住血管时,只会引起腿肿和疼痛。但血栓通过挤压、揉搓就可能发生脱落,并随血流漂移到心脏,堵住重要的肺内血管,引起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如果不幸发生了深静脉血栓,该如何治疗?
尽早就医、及时治疗是关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后果是急性肺栓塞、猝死,尤其是血栓在形成的1-2周内极易脱落,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30%;同时及时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率,减少瓣膜黏连、瓣膜功能不全及血栓复发的发生率,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出现血栓后综合症。
怎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1、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将有效的较少血栓风险。
2、避免长时间久坐,比如驾车、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或打麻将等。
3、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肉类和脂肪的摄入,注意多喝水,这对健康的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
(感谢倪思杰医师供稿)
本文是李小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