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吃疾病的基础相关知识
自人类有语言开始,口吃病也就形成了,目前由于许多儿童青少年性格发育不完全,口吃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性格的发展,许多孩子因为口吃不愿与其他人交流,不愿回答问题,造成内向敏感的性格。
正确认识口吃现象和口吃病
口吃现象是指人们在讲话过程中常出现的词语的不连贯,字和音的重复、拖长、停顿等。口吃现象是人人皆有可能出现的现象,任何人在特殊紧张的状态下都会发生。对于一般人仅仅是一过性的心里反应,并不是口吃病,而是口吃现象。
口吃病是指除了口吃现象,还有心理障碍,错误的言语条件反射和不能自我调节。它是一种言语功能障碍症,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口吃患者在唱歌时不口吃,背诵诗歌、自言自语不口吃,及时口吃严重的患者也表现为有时口吃,有时不口吃。
口吃病的表现
(1)发音构语的困难:例如初阻型口吃 中阻性口吃 连发型口吃 往复型口吃 拖音型口吃等多种类型。
(2)呼吸紊乱:例如呼吸表浅 呼吸不适当的停顿 用余气说话 痉挛性呼吸
(3)肌肉紧张 参与发音的肌肉如猴急的亢进,咬肌轮匝肌张丽增加,舌根发硬等
(4)全身的其它改变 血压升高 心跳加快 神经衰弱等
口吃病的影响因素
(1)说话场景
(2)特定词语的恐惧
(3)特定人的恐惧
(4)情绪影响
(5)言语速度不稳定
(6)朗读文章与随意讲话
(7)言语的长度和语法的复杂程度
(8)说和唱
口吃病常见的心理障碍
(1)痛苦、悲观
(2)恐惧、紧张
(3)急躁
(4)爱面子、自尊心过强
(5)强迫观念
口吃病的形成
口吃病的形成主要与家庭相关,部分患者是学习获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当也是影响因素,部分周围人对幼儿说话的不适当反应和过高的言语要求都会影响患者的口吃的形成。
本文是卓姗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