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红梅 三甲
吴红梅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脾胃病科

长期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24648人已读

抑制胃酸的这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叫质子泵抑制剂(PPI),其作用是不让氢离子分泌入胃内,即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

大家应该清楚胃酸是咱们人体必需的消化成份。当食物进入胃内后主要是先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来进行消化食物,而胃蛋白酶的激活又需要胃酸的帮助。同时胃酸可以杀死误食入胃内的细菌(除了目前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唯一可以在胃内存活的细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并且正常的胃酸分泌还会刺激肠蠕动,增加胰酶的分泌,这些生理反馈机制都会帮助我们人类去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但当我们胃粘膜处于受损伤的状态,或者有其他致病因素加入时,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对胃粘膜的损伤,酒精、咖啡等食物的刺激,这种情况下胃酸就会损伤我们的胃粘膜,所以当胃粘膜有炎症时,采用减少或抑制胃酸的分泌的办法,可利于炎症尽快修复和溃疡的愈合。

当胃酸刺激到已受损伤的胃粘膜时,我们会感觉到胃痛、胃部烧灼感或者反酸水等不适症状,医生常常会给予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这类抑制胃酸的药物来治疗,必要的、短时间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治疗疾病,但是长期或大量应用此类药物,存在着健康隐患。目前已被证实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钙离子吸收障碍导致的骨质疏松、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例如白细胞减少、胃息肉发生风险增加等已有国内外临床报道,虽然尚未得到学术界肯定,也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综上所述,长期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是弊大于利,医生和患者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合理应用才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停药即复发或已经产生药物依赖的情况下,可以服用中草药来治疗。

吴红梅
吴红梅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脾胃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