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了就不容易患肿瘤,你被这句话欺骗了多久?
春光明媚,花丛锦簇,万物生长,正是自古以来人们不断推崇的“一年之计”,然而,对于过敏人群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劫数,春风乍起,万千柳絮飘飞,伴随着漫长的花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如噩梦缠身,形影不离,这种痛苦,简直摧毁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但心中或许有些许慰藉,因为曾有医生说过,过敏了不容易患肿瘤,比起患恶性肿瘤的生不如死,过敏,真的可能只是幸福生活的一个小小插曲,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1960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过敏中心Fisherman博士在Allergy杂志上发表研究性文章,纳入1185例恶性肿瘤患者,(部位包括肺部、子宫、乳腺、胃肠、皮肤、卵巢以及多器官),纳入29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通过问询以及皮肤试验的方式确定患者是否过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过敏患者为38人,占组人数的3.2%,对照组过敏患者同样为38人,占组人数的12.9%,具有显著差异,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过敏发生率低,从反面印证了过敏不容易患恶性肿瘤这个结论,这是最早提出过敏与肿瘤关系的文献,然而,文章虽然得到令人振奋的结果,但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研究,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偏倚却没有纳入考虑。
我们再看看近期的研究,同样是Allergy杂志,2005年发表的一篇瑞典Karolinska大学B. Lindelçf教授的研究成果,通过用ImmunoCAP检测1958-2000年医院就诊患者的总IgE以及Phadiatop水平,确定是否过敏,最终纳入99598人,按照IgE水平、年龄分类,通过检测的人群是否患恶性肿瘤(包括肺癌、宫颈癌、胰腺癌、淋巴瘤、皮肤黑色素瘤等)来综合评估过敏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结果显示:各年龄段总IgE与Phadiatop阳性和阴性患者罹患恶性肿瘤风险没有差异,换言之,过敏不容易患恶性肿瘤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其实,不仅仅是这两篇结论完全不一致的文献,自1960年至今,关于过敏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从来没有终止过,结论也是五花八门,2012年Int Arch Allergy Immunol杂志发表综述性文章,总结了1960年至2011年从medline检索到的32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章将过敏与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分析,提示,过敏性哮喘增加患肺癌的风险,特应性皮炎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除此之外,过敏对于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卡氏肉瘤是风险因素,然而,对于胰腺癌、肠癌、喉癌、食管癌、口腔癌、胃癌、卵巢癌、肝癌以及脑胶质瘤,过敏却是一种保护因素,对于乳腺癌、白血病、黑素瘤、甲状腺癌等,过敏是否存在风险目前仍存在争议。
然而,今年3月,权威期刊Natureimmunology在线发表Steven F.Ziegler教授的文章,首次提到Th2型过敏细胞因子TSL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乳腺肿瘤的生长和发育,我们知道,TSLP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通常在肺部、皮肤和肠道上皮细胞中表达,而且参与了启动过敏性疾病发展的炎症级联反应,这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彻底改变过敏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保护因素的社会共识。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患者甚至产生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医生本着安慰及以人为本的初衷,告诉你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其实并非空穴来风、毫无依据,关键是可以舒缓心情,令你如沐春风,客观上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但假若你信以为真,以为过敏是你驱赶恶性肿瘤的尚方宝剑,从此放纵饮食和生活习惯,那就大错特错了。
参考文献
Does theallergic diathesis influence malignancy?J Allergy 1960;31:74-78.
LindelöfB,Granath F,Tengvall-Linder M.Allergy and cancer.Allergy 2005;60:1116-1120.
RittmeyerD.Relationship between allergy and cancer: an overview.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12;159:216-225.
MerrillRM,Isakson RT.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lergies and cancer: what is currentlyknown?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7;99:102-16; quiz 117-9, 150.
Kuan EL.Atumor-myeloid cell axis, mediated via the cytokines IL-1α and TSLP, promotesthe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Nat Immunol 2018;19:366-374.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陈浩医生”
本文是陈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