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钱军
钱军 副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 牙体牙髓科

口腔小常识--白斑病(OLK)

4016人已读

口腔白斑病是发生于口腔黏膜以白色病损为主的损害,不能被擦去,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疾患。

白斑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局部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例如烟、酒等理化刺激因素;白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全身因素等。

白斑病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近年来女性有增多趋势,30岁以下患者较少见。

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以颊黏膜最多见,唇、舌也较多见。上腭、牙龈及口底也可发生白斑,但比较少见。

白斑病临床表现是白色斑块,质地紧密,界限清楚,并稍高于黏膜表面。颜色为乳白、灰白或微黄的白色。

有白斑病损的部位就像粘上了一块粗糙不平的灰白色褶皱纸张,也有可能产生颗粒或发生糜烂。

发生在口底和舌侧缘的白斑易产生癌变。

患者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粗涩不适感。如果发生糜烂则会引起疼痛。

目前白斑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治疗药物是去角化药物,监测和预防癌变,定期病理活检和复查。

口腔白斑病癌变率为3%-5%,有癌变隐患的患者,一定要去除刺激因素,戒烟,戒酒,少食用酸、辣、烫、麻等刺激性食物。

做为个人,还是应该积极锻炼身体,尽量减少危害因素对健康的伤害,希望大家都能远离疾病困扰,活得健健康康。


钱军
钱军 副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 牙体牙髓科